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_以北京和上海为例.pdfVIP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_以北京和上海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_以北京和上海为例.pdf

PRICE : THEORY PRACTICE ·区域经济· 李妍嫣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内容提要: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 可忽视的因素。 北京和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 北京在区域创新体系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知识和 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典型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 人力资本丰富、密集(邓丽姝,2007),北京是我国知识 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 资本和人才资本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全国科技和教育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趋势 事业最发达、科技辐射能力最强的地区,科技人才拥有 量及培养力度为全国第一。而上海在区位优势等硬环 目前,我国在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 境,以及产业发展环境、外资密集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重点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 这也影响了两地的产业发展选择。 务业,往往能够代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区域分工 水平。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 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应整合区域经济资 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本文将总结区 源,形成产业互补、分工合作的发展态势。生产性服务业分工 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一般内在机制,为我国 的细化、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扩展和延伸,在规模优势下,很 经济发展实践提供支持。 容易形成服务业产业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不仅对产业本 一、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影响因素 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分工对于避免地区内产业的恶性竞争、 (一)区域产业基础 提高整体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谷永芬,2007)。另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面向生产企业服务的具有中间性质 外,一些学者(姜长云,2007 ;陈潮昇,2007 ;吕政,2006 等)也 的产业(格鲁伯 沃克,1993),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 认为,区域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路径选择时,应考虑区 及服务业都有密切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制造业、 域产业分工。同样,我们可以从纽约都市圈区域分工的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其他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赖以发展的重要 中看出这一趋势。 产业基础。在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性区域中心城市 (四)产业发展趋势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