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阳殷墟保护史研究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阳殷墟保护史研究要点

安阳殷墟保护史研究 摘 要:本文对殷墟80多年的保护史进行研究,对其遗产形成划分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进行了回顾。其次,开始对殷墟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该如何保护进行了一些探讨。最后,介绍了河南省安阳市对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进行有效保护、重点展示、合理利用的措施,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殷墟;遗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tection history of the Yin Ruins for 80 years, and dividing the heritage抐orm into some phases , and review each phase. Secondly, we discuss how protect Yin Ruins after it successes in applying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At the last, we introduce some measures that Anyang city in Henna use for protecting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Ruins, these measures are mainly about protecting effectively, displaying emphases, using reasonably .Also we have a summarization. Key words: Yin Ruin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一、殷墟简介 翻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其西北角,有一个被联合国有关官员称作为“中国古埃及的地方”她横跨洹河两岸,为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殷墟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分布密集。其范围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苗圃,东北至三家庄,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其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呈环形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式的古代都城。1961年3月,殷墟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殷墟的形成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形成主要有五个阶段:(1)早期搜寻甲骨阶段(1928年10月至1930年2月):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刻辞的甲骨。那时的殷墟深埋地底下,由于条件有限,发掘的方法特别是第一次发掘与“盗掘”没有本质区别。1929年春,李济主持殷墟发掘工作,在小屯村北、南、中三处开探坑发掘,寻找珍贵的甲骨。 (2)发掘宫殿宗庙与王陵阶段(1931年春至1937年6月):该阶段正是中国考古学形成的阶段。1931年春,梁思永先生参加殷墟的发掘工作,这对发掘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开始采用依据自然堆积划分地层的科学方法,同时,提出了“要了解小屯,必须兼探四邻”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开始简单搜寻甲骨的目标。除此之外,由于地层学的开始应用,使得发掘遗物有了地层依据,科学性大大提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安阳,曾有多支日本学术团体到安阳进行盗掘,加之当地农民又悄然兴起的盗掘之风,殷墟又处于大肆盗掘之中。1939年,殷墟的瑰宝——“国之重器”司母戊大鼎被当地农民盗出。这一阶段虽然因抗日战争而被迫停止,但它不仅为殷墟以后的发掘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正确认识殷墟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探寻殷墟遗址的分布与布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恢复挖掘阶段(1950年春至1966年春):新中国一成立,就恢复了殷墟考古发掘工作,盗掘活动得以制止。百废待新的新中国到处处于基础建设之中,安阳也不例外。因而,这一阶段的殷墟考古发掘更多地集中于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也非常显著:1950年春,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了西北冈王陵区的武官大墓和祭祀坑。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安阳工作队,同年秋,在小屯村西探出灰沟一条,即后来著名的大灰沟。1959年春建立安阳工作站。1960年至1964年,安阳工作队持续发掘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对殷墟铸铜手工业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1966年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殷墟发掘工作被迫暂停。这个阶段虽然没有善始善终,但对殷墟的最终形成有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