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离子课堂精要
关于纳米、纳米银、银离子及三价银离子
纳米银
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动物试验表明,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即使用量达到标准剂量的几千倍,受试动物也无中毒表现。同时,它对受损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遇水抗菌效果愈发增强,更利于疾病的治疗。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等领域。
纳米银的特点:
1. 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粒径小于100nm,一般在25-50nm之间。
2. 纳米银的性能与其粒径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银的粒径越小,价态越高,杀菌性能越强。
银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一般不关注离子大小,只有在配位时才有考虑;计量单位为埃,是比纳米更小的原子结构计量单位。离子是通过化学反应发生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其特性取决于什么离子和所荷电价,与离子大小关系不大,更无纳米效应。一般以水溶液形式存在。无色透明,无任何固体颗粒,状态稳定。
因此,就“银离子”而言,其特征是:
1、银离子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是通过化学反应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的;
2、银离子应用取决于离子本身属性和所荷电价,与离子大小无关,更没有纳米效应;
3、银离子以水溶液形式存在。无色透明,无任何固体颗粒;
4、银离子医药产品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载入国家药典。
离子银
要了解离子银前先要了解配位键这个概念。配位键,又称配位共价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称配位键。配位键形成后,就与一般共价键无异。成键的两原子间共享的两个电子不是由两原子各提供一个,而是来自一个原子。配位键是极性键,电子总是偏向一方,根据极性的强弱,或接近离子键,或接近极性共价键配位键。接近离子键的称之为离子化学物。银属于过渡态金属,常与多种其他基团形成配位键,这样形成的化学物称之为配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中存在的银称之为离子银。离子银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可以象纳米银一样以颗粒存在,因此具有尺寸的不同。我们公司生产的纳米银属于离子银类。
2.安全无毒
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生银,无毒。美国公共卫生局1990年《关于银毒性的调查报告》中说明:银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美国环保局(EPA)将纳米银的毒性划归为单剂量毒性ⅳ类;刺激毒性Ⅲ类;急性皮肤毒性Ⅲ类,属于无毒级。
银的10大八卦趣闻
1.银的化学符号Ag来源于拉丁文的银Argentum。这个词是不是看着很熟悉?没错,就是阿根廷(Argentina)!阿根廷的国名来自于西班牙殖民者对新大陆的美好想象——白银之河(Rio de la Plata),但实际上,这条河也只是传说而已。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阿根廷并不盛产富集白银矿。
Argentum与Argentina 图/
2.银的英文命名silver并没有直接继承自它的正统拉丁文,但这个肥缺并非无人抢注。抢去Argent-这个珍贵拉丁语词源的天然含银质是一种银的硫盐——辉银矿(Argentite, Ag2S)。不过,人家这样命名也不是毫无道理——至少对工业炼银来说,辉银矿的贡献巨大,而作为单质矿物的自然银,由于在自然界含量过少,除了成为矿物爱好者的收藏,在工业上却并没有多少出彩的表现。
辉银矿(Argentite, Ag2S) 图/Wiki Commons
3 在我国古籍的记载中,常出现“银针试毒”的身影,这种手段企图通过银针变色的现象来检验毒药——砒霜(主要成分为As2O3)是否存在。但在这个过程中,银针真正试出的“毒”,其实是毒药中的含硫杂质。由于自然界的砷大部分赋存在硫化物矿物中,灼烧矿物制取的砒霜,多少会掺有硫杂质,因此当用银针试毒时,银与硫反应生成“银锈”硫化银,砒霜便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故而只能说,古代“银针试毒”的应用纯属巧合。
“摄影毁一生,单反穷三代”,数码单反及其镜头的价格,不知让多少摄影人痛呼“囊中无银”,而胶片时代的摄影人,消耗的则更是字面意义的银子 ——胶片显影,本身就利用了银的化学性质。胶片显影的原理,即是具有光敏特性的卤化银见光后分解为黑色粉末状的单质银,形成色调变化,最终完成显影。据统计,在大概15年以前,全球约30%的产银,就是以卤化银和硝酸银的形式被用于摄影行业。
5.胶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我们使用的镜子尚且离不开银的参与。银镜反应是制镜业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日常生活所用的镜子之所以能映出人的面容,大多要归功于背后被镀上的那层纳米级银镀膜。镜子映像的本质是利用金属光泽晶体对光的高反射率,不过,为什么不用更经济的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