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doc

浅谈语文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摘要: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富有思想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于这样一门学科中的德育,宜于德育的渗透;对于教学中具有正、反关系的数和具有正、逆运算的公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倍数”,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德育方法         学科教学中德育方法必须尊重一般的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损害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科学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富有思想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于这样一门学科中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方法。   (一)情境法。   所谓情境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形景象,运用电视、幻灯、朗读等教学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达到使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小学语文中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飞夺沪定桥》、《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描写英雄事迹的课文,以及象《林海》、《趵突泉》、《松场溪的冬天》这样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都可采用情境法,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情实感,受到感悟和教育。   (二)角色法。   这一方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与表现,来体会其中的教育内涵,从中受到教益。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演课本剧。角色法的效力原理在于“移情”。学生在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时,会把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与自己的价值取向发生作用,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共爱恨,再把课文人物崇高思想转化为自我的思想品质。这种“双向移情”活动,使学生完成了在学习中受教育的任务。   (三)欣赏法。   语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杂文作品,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对于这些作品,应采取组织学生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   欣赏包括如下内容:反复地自我阅读、反复地玩味领会、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   欣赏是以审美为主干的学习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等,以美为桥梁,把学生引向善,使其受到教育。实验表明,欣赏法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具有全面的效力。不仅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智育。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对于该学科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情感、品格教育。例如,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并注意用眼观察,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再如,对于教学中具有正、反关系的数和具有正、逆运算的公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运用转化法能达到的。   (二)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倍数”,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再如,数学中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迁移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例如,启发学生把代数知识迁移到几何学习中去,把几何知识迁移到代数知识学习中来,用一个方法,解几道试题;把数学知识迁移到语文、自然课学习中去,或者在数学教学中,联系语言、自然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任何一门教学过程都存在教育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然而教育的作用需要在实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