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第1单元练习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1单元练习题

本学期总第 课时 训练时间2013年3月8日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1. 《诗经·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工官制度是官府为地市和朝廷所需的物质资料组织的官营手工业生产所设置的监督管理机构的一种制度 司母戊鼎 战国铜戈 编钟 四羊方尊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6.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汉青瓷釉色光亮、质地纯净 B.战国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唐代时,唐三彩曾经风行一时D.清代粉彩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7.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 舞蹈纹彩陶盆 定窑白瓷孩儿枕 粉彩春灯婴戏双耳瓶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 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③西汉用煤炭作燃料冶铁和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 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1.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 ⑴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⑵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⑶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⑷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 ①②   D ①②③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朝的“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说明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湘鄂发展成主要粮仓C.经济重心的西移 D.江浙经济渐趋衰落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