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年销量第1的彩电大王,沦为二流角色,亏损近20亿元.docVIP

连续20年销量第1的彩电大王,沦为二流角色,亏损近20亿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续20年销量第1的彩电大王,沦为二流角色,亏损近20亿元

连续20年销量第一的彩电大王,沦为二流角色,亏损近20亿元 文丨商界记者 李雪梅 长虹,曾是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 20世纪90年代,长虹主动迎击洋品牌,通过“价格屠夫”策略,横扫彩电市场,每销售三台彩电,就有一台是长虹,连续20年保持国内销量第一。 然而从2010年开始,长虹开始走向下坡路,排名逐渐跌出前三,如今更是沦为二流阵营。最新财报显示,长虹2015年亏损近20亿元。 长虹的背后,有砥砺前行,也有一波三折,58年弹指一挥间,长虹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条现代化彩电生产线 提到长虹,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是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但它还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军工企业。 长虹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军工企业“国营四川无线电厂”。1965年,出于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的战略转移需要,“国营四川无线电厂”更名为“国营长虹机器厂”。 1972年,长虹机器厂率先在军工系统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注册商标“长虹”,长虹品牌由此创立。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当时,黑白电视机刚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买得起彩电的人极少,但长虹此举为后来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转折还要从倪润峰说起。 1967年,23岁的倪润峰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长虹电视机厂。这是一个野心勃勃、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从一名普通工人到车间主任,再到厂长,他花了18年的时间。1985年,出任厂长的倪润峰决定押宝彩电业。 当时国内生产的彩电大都是25英寸以下,而29英寸以上的进口大屏幕被认为是奢侈品。倪润峰想开发大屏幕彩电却招来质疑,“中国家庭的房子小,大彩电并不实用”。他二话不说,自己买了台29英寸进口大屏幕彩电,请左邻右舍来看,请厂里的技术人员来看,让大家切身感受大彩电进入家庭的效果。不出所料,众人都觉得满意。 于是长虹在国内率先投产大屏幕彩电,启动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现代化生产线。长虹牌“红太阳一族”一度风靡全国。 1988年,倪润峰被提拔为长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此,他以惊人的市场直觉和霸气的行事风格在中国彩电市场上纵横捭阖。 一把价格利剑打天下 长虹走向巅峰靠的是一把价格利剑,这与倪润峰密不可分。 倪润峰的野心,从一开始就显露无疑。他制定了“先王西南,再定中国”的战略,力图将长虹做到全国第一。 但长虹想要在中国彩电业脱颖而出并非易事。1988年,中国电视机市场被日本电视所主导,国内彩电市场处于隆冬之中。为了打破僵局,先拔头筹,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倪润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面降价,率先向消费者让利。通过降价,长虹在当年实现了1.97亿元的利润。 随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彩电降价的决策,同行闻风而起,但此时,长虹库房内积压的20万台彩电早已销售一空。这也是国内家电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降价。 此后,长虹影响力与日俱增。1994年3月,长虹挂牌上市,成为沪市第一蓝筹股,市值3690亿元。 1996年,国内彩电市场再一次惨遭国外彩电围攻。倪润峰宣布,长虹所有品种的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每台让利150元至850元。1999年4月,长虹再次宣布对所有生产的各型号彩电进行全面调价,下调幅度最高达1000多元。 通过三次价格战,长虹彩电发展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在同行中首屈一指的知名彩电品牌。企业资产从1400多万元增长到130亿元,品牌价值飙升至260亿元。倪润峰也在业界稳居一席之地,打下了一片江山。 倪润峰 连续二十年保持国内销量第一 一剑定乾坤。 价格战之后,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由16.68%增长到31.64%,最高时曾达到35%。当时,国内市场上每销售三台彩电,其中有一台就是长虹。 1997年中央领导出访拉美时,长虹彩电开始出现在国礼名单中,这可以说是长虹彩电第一次走出国门。随后,在1999年的广交会上,外商与长虹签订了总价值2400万美元的订单。长虹逐渐成为民族品牌的象征。 当赵勇接替倪润峰成为新的掌门人之后,长虹延续了良好的发展。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长虹一方面将产品组装积极向上游延伸,加速科研开发。2004年,长虹CHD34100C和29100C高清读卡电视全面上市,填补了国产数字高清读卡市场的空白,属国内首例。 另一方面,长虹加紧步伐进军冰箱和电视领域,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收购了美菱电器和华意冰箱,完善了“黑电+白电”的产业布局。 此时的长虹,外界都认为它延续了倪润峰时代的辉煌,直至2009年,长虹在国内市场上保持了连续20年的销量冠军。 “彩电大王”光环不再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赵勇更适合的角色或许并不是董事长。倪润峰长于战略和营销,赵勇却长于科研开发,在战略把控上,明显不足。 2007年,全国平板电视分成两大主要技术流派,即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由于液晶面板投资门槛高,所以,等离子让赵勇动了心。长虹出资9750万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液晶玻璃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