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docVIP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doc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 【摘要】 目的 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和维护经验。方法 对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并进行有效地维护,对留置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PICC留置时间为6~69 d,平均(26±8.2)d,46.88%完成输液计划,主要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静脉渗出,导管堵塞。结论 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护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 发展 ,胎龄lt;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 lo。以穿刺点为中心,上至肩部、腋窝,下到手腕、手指,用75%酒精、2%碘酊消毒各3次。取无菌巾垫在患儿手臂下,铺无菌洞巾,更换无菌手套,修剪导管长度,生理盐水预冲导管、肝素帽,修剪小块纱布(1×1 cm),用于穿刺点上方压迫止血。   1.3.2 PICC穿刺 再用2%碘酊、75%酒精消毒穿刺侧肢体,待干,扎止血带或助手按压欲穿刺静脉上端,穿刺所选静脉。由于VLB透明敷料固定,接肝素帽后用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待X线摄片,定位准确后方可输液。   1.3.3 PICC置管后护理 置管后第一个24 h更换敷贴一次,若出血量多可加压止血,以后每周更换敷贴一次,平时敷贴松动、污染、渗血多时随时更换。每次更换敷贴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撕敷贴时从下往上撕开,避免将导管带出,影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导管外露部分用2%碘酊、75%酒精消毒,移动更换圆盘位置,避免局部压迫过久。肝素帽每3 d更换一次,发现有血液回流时及时更换。1.9Fr导管避免采血、输血,建议24 h维持输液,输液速度gt;2 ml/h,常规用5 U/ ml肝素液脉冲式冲管12 h一次,输注脂肪乳时每6 h冲管一次,外出检查或停止输液时予正压封管。定期检查穿刺侧肢体,若穿刺点上方出现条索状发红,可给予持续湿热敷,用喜疗妥软膏外用,3次/d,同时抬高肢体,可暂停PICC通路输液,予正压封管,一般1~3 d后能好转,若穿刺肢体比对侧肢体粗大于0.5 cm或连续7 d不改善,给予拔管,拔管后剪去导管顶端1~2 cm送细菌培养。   2 结果    2.1 导管留置时间的结果 最短留置时间6 d,最长69 d,平均(26±8.2) d.   2.2 X线定位 置入上腔静脉21例,位于右心房5例(将导管退出1~2 cm后复查X线确定在上腔静脉内),位于锁骨下静脉3例,位于下腔静脉3例。   2.3 并发症的发生率 32例患儿中,早期(7 d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7例,占21.88%,给予持续湿热敷,喜疗妥软膏外涂后,其中6例好转、1例症状不能改善拔管(导管培养为阴性)。静脉渗出6例,占18.75%(其中2例定位在锁骨下静脉,占66.67%;4例定位在上腔静脉,占15.38%)。导管堵塞9例,其中5例经尿激酶溶栓后再通,4例未通拔管,占15.63%。32例患儿中23例拔管后进行了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   2.4 按计划拔管例数 因患儿死亡、家长放弃 治疗 、出现置管并发症拔管17例,治疗结束按计划拔管15例,占46.88%。   3 讨论    3.1 PICC置管是VLBW静脉输液的适宜方法 VLBW多住院时间长,输静脉营养液等高渗及刺激性药物及液体的机会多,反复穿刺可对患儿周围静脉造成损伤,直至难以找到可供穿刺的血管,而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又可造成患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异常 。PICC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不限制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且可选择的外周静脉多,具备较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且经过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外周静脉补液只能提供短期的静脉营养,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不能过高,且输液浓度有限,PICC最高输液浓度可达25%以上,为VLBW提供了充足的、长期稳定的静脉营养,并有效的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3.2 正确的导管尖端位置和有效的维护是保证PICC完成治疗的重要条件 准确定位在腔静脉将显著提高PICC的留置时间 。本组治疗结束按计划拔管15例,导管尖端位置均位于腔静脉。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人员培训,熟练掌握穿刺、封管技巧,强化护士对PICC导管维护意识,每班指定专人负责冲管和封管,每班测量臂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VLBW抵抗力弱,防御机能差,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极易继发感染和败血症,要做到穿刺前消毒整个手臂,彻底杀灭皮肤表面病原微生物;送管时要缓慢剥脱导管外塑料保护膜,边剥边送,保证除镊子以外任何物体不接触导管;更换敷料、肝素帽、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堵塞是P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