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埃博拉病毒研究报告

埃博拉病毒研究报告 篇一: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1日 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14年7月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造成这些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埃博拉病毒,由此可见盖中病毒的危害,接下来,我们队这种病的进行分析和调查。 病毒首例: 1995年5月14日,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2014年11月18日,印度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例,这也是亚洲首列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热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他死于9月8日。 病毒症状特征: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病毒的危害: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 级,级数越大防 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 一。这些非洲病毒最近已从它们的潜伏处突然杀出,毁灭把它们惊动 的人,并且一旦释放便非常难以控制。 传播方式: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 病毒分型: 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 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发现过程: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 治疗方法: 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治疗。根据推荐的防护措施可以控制进一步感染。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严格感染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进行治疗。 病毒的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 疫情影响 专家分析: 014年10月3日,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 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 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在饮食方面对肉质类的需求量原来越大,而埃博拉病毒正是通过这些传播给人类。通过这项调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他的危害以及传播方式,从而避免了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对病的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篇二:埃博拉病毒知识 埃博拉病毒普及知识 一、病原体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患者一旦发病,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它属于生物安全等级四级(BSL-4)的病毒。具有极高的生物危险性。 二、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尚未确定,最初被认为是啮齿类动物,但实验后很快被否认。实验人员发现,感染病毒后的蝙蝠一般不会死亡,因此推断其传染源为带有病毒的蝙蝠及蝙蝠的排泄物。但这只是推测,是否为蝙蝠还有待确定。 三、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 2、处理发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