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PAGE 1
豆丁文档分享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程华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基础,也是当前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银行生命力所在。中间业务创新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变收入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客户忠诚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现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共识。考察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间业务创新的定义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创新理论的倡导者熊彼得(Schumpeter)首次提出“创新”这一概念。他对创新的定义更多地偏重于技术创新的层面,并更多地依赖企业家来推动这一对市场经济“破坏性的创造”。其后,阿罗、谢勒、巴泽尔等的论著都对现代企业和管理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也因此加深了人们对创新的理解。
金融创新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90年代进入一个迅猛发展阶段。由于创新不断带来正效应甚至“赢家通吃”的后果,对金融创新的模仿又远比技术创新来得容易,金融机构的竞争不断推动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并由金融工具创新扩展到金融机构的管理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等。
中间业务创新,指由监管机机构或商业银行为主体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制度、内部管理、市场、产品和技术等几方面的金融创新。
关于中间业务创新,国内外理论界比较公认的几个论断如下:
1、凡是创造或引进新事物都称作创新。熊彼特(J. A. Schumpeter)把创新定义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可见,人们在对“创新”这一概念的定界中,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新”,是过去没有的新事物;二是这个新事物或者是新创造出来的,或者是新引进的。据此,我们可以把凡是创造或引进新事物都称作创新。
2、中间业务的发展史即是一部创新的历史。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在其《金融创新》(2003)一书中将金融工具创新归纳为银行的证券化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包括欧洲美元市场、欧洲债券市场、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美元浮动利率票据、欧洲票据、票据发行便利、欧洲商业票据和欧洲中期票据、欧洲票据和银团贷款、银行资产证券化、贷款销售、其他表外业务等。而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金融组织发行并进行不同拆分组合,同样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国际商业银行发展历史表明,中间业务的发展史即是一部创新的历史,而金融创新的一大部分内容即是中间业务创新。
二、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理论
中间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和功能的不断扩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当代金融创新理论,各金融创新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金融创新的成因,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这是由西尔柏(W.L.Silber)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他主要从供给角度探索金融创新,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种现象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寻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性”行为。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论出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断推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品种,是为了应对其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压制。内部压制指的是金融机构为保障资产流动性和避免经营风险而建立的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同时也形成了其内部的金融压制。外部制约指的是金融当局的种种管制和制约,以及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约束。当经济形势的变化使这些内、外制约阻碍了金融机构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时,势必迫使他们探索新的金融工具、服务品种,来回避内外压制,增加其竞争能力。
(二)规避性金融创新理论
卡恩(E.J.Kane)提出了规避性金融创新理论。“规避”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施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的行为。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管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卡恩认为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和由此产生的金融创新行为是以辩证的形式出现的,政府管制是有形的手,规避则是市场无形的手,许多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实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从事已有的盈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故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金融企业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因需求增长必会促进货币供给,扩大货币供给的过程可采取许多“替代品”(即新金融工具)的形式来完成。但当金融创新危及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不能按预定目标实施时,金融当局又会加强管制。同时不同于传统金融工具的“替代品”又为规避而不断产生。这样管制又将导致新一轮创新。
(三)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由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其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