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批判「观过知仁」与「知觉为仁」之.PDFVIP

朱熹批判「观过知仁」与「知觉为仁」之.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批判「观过知仁」与「知觉为仁」之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四十五期(民國一○二年三月),39-60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朱熹批判「觀過知仁」與「知覺為仁」之 探討─對比於程明道與謝上蔡的詮釋進路 * 沈享民 摘 要 本文研究朱熹與湖湘學者的兩個辯論:「觀過知仁」與「知覺為仁」,並 論證朱熹對謝良佐與湖湘諸學者的義理之理解並非無據。首先,本文檢視由 朱熹書信與相關文獻所保存下來的論辯內容,並討論朱熹之所以反對湖湘學 者以「知覺」定義「仁」的理據。朱熹認為仁不是一種高妙玄虛的知覺,仁 雖不是知覺本身,但有仁德的人必有知覺。依朱熹,仁專指心之德,即心靈 的卓越品質;有仁德的人以義理為知覺內容,而非只是知覺;知覺本身屬於 智而不是仁。進一步,本文論證:湖湘學者之所以認定知覺為仁,其理由在 於繼受了謝良佐所表述「仁」的內涵,後者遺落了程顥彰顯仁的生動明澈所 善用的類比或譬喻;相對地,謝良佐的表述幾乎接近以定義的方式呈現。是 以,即便是朱熹錯解了湖湘學者的義理,在表述方式上,其實事出有因。 關鍵詞:觀過知仁、知覺為仁、仁、朱熹、湖湘學者 * 沈享民,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投稿:102 年 1 月9 日;修訂:102 年 2 月25 日;接受刊登:102 年 3 月4 日。 40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四十五期 Zhu Xi’s Critique of the Hu Xiang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Humaneness”: An Analysis of How Zhu Xi’s View Differs from Hsieh Liang-Tso’s as Contrasted with Cheng Hao’s Interpretation * Hsiang-Min Shen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famous debates concerning “humaneness” between Zhu Xi and the Hu Xiang scholar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justify, at least partly, what Zhu Xi comprehends about the philosophical position of Hu Xiang School. According to Zhu Xi’s philosophy, “humaneness” specifically labels the complete virtue of mind which exemplifies excellent qualities. On the one hand, Zhu Xi objects to the claim of those Hu Xiang scholars that “humaneness” can be defined as “vivid perception”; on the other hand, he argued that perception is by nature attributed to the intellectual virtue, although the humane person certainly possesses the competence of percep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key point of the two debates between Zhu Xi and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