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_大学论文.docVIP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_大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_大学论文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摘 要: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已趋成熟,但在刑事领域精神损害赔偿一直被拒之门外。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回避,而相关司法解释又做出了禁止性规定,现行司法解释排除精神损害赔偿超出了司法解释的权限,有违法理,也破坏了法律的统一性,导致了法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本文对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立法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提出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及可行性,并对完善此项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弊端及建议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lawsuit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in damage Abstract: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civil field already hasten is mature, but in the realm of 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has been shut sb. Chinas current criminal law on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lawsuit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 in question to be avoided, and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to prohibit sexual regulation, curre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excluded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beyo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rights, illegal, also destroyed the uniformity of law, led to leg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so that the victim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not get effective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lawsuit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s in the legis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lpractic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lawsuit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 damag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and to perfect this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Key words: Incidental civil to criminal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弊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对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被害人、被害人的近亲属、检查机关向被告人或其他负有民事赔偿义务的人提起的损害赔偿和返还财产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是同源(共同的犯罪行为引起)却不同质(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性质不同)的。刑事诉讼目的在于公法上的惩罚犯罪,附带民事诉讼在于私法上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二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是不同的,二者存在一定联系但不能相互取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要追溯到1987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通则》,该通则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在其条文中并无 “精神损害”的概念,只是在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由于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直接的财产损失,因此第120条规定的“赔偿损失”被理解为对精神损失的赔偿的最早规定。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在 2001年3月10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