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校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9.docVIP

湖北省七校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七校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9.doc

湖北省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2017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玉石的信仰 无论是儒家的君子比德于玉伦理观,还是道家的玉皇大帝信念,民众琼楼玉宇的天国想象,乃至“宁为玉碎”的舍生取义精神,以“温润如玉”为理想的艺术美学,无不发源于史前的玉石崇拜神话。 这些玉石的故事,既然是来自史前期的一种信仰,原来仅在一个地方流行,随后像宗教观念传播一样,走遍大部分中国,原因就在于凡是使用玉器的人,都把玉当成通天通神的礼器来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西周玉覆面,是金缕玉衣的前身,西周时还没有用玉覆盖全身,只盖脸。如果问玉和丝绸什么关系,这些玉片是缝在丝绸面料上。古人认为玉和帛代表“精”,即天神的生命力,起死回生的力量,用它来盖死者之面,与后来的金缕玉衣是出于同一种想象。 文献中有个证据,就是《穆天子传》讲西周第五代帝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拜会西王母。周穆王没有工兵为他开路,他走的是史前现成的路。这条路线应该是四千年前就有。从“载玉万只”这样的叙事看,《穆天子传》这部书,过去被当做文学传奇,有人说是一部游记。现在看来是国人玉崇拜的圣经。美玉的来源为什么在昆仑,如今可用实物证明。玉石之路上进口的玉料,从本土视角看,要比丝绸的出口早得多。 关于中国四千年来的玉文化记忆,典型地表现在神话传说中,关于夏代灭亡有个神话:亡国之君夏桀,过于奢侈,耗尽民间财力。文献一再说他修筑了两个建筑,叫瑶台、玉门。都知道玉是象征天国琼楼玉宇的,人间的统治者希望在地上建一个永生的宫殿,效法天国。这完全是可以想象的。 2012年在陕北发掘出一古城,距今4300年,在一段倒塌城墙的石缝里,找出六件玉器!当年建城时,玉器就插在石头缝里,而不是佩戴在身上。这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可以说又是一次现实超出想象。 古代关于瑶台、玉门之类神话建筑的说法,现在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位于陕西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作为一座防御性建筑,无论外城内城,还是瓮城马面,建城就用玉器穿插装备。中国最早的玉戈,全部出在这里。 玉代表天神的能量,什么能量?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告诉你玉有三个功能: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辟邪,能挡住所有的妖魔鬼怪,无论是能看见的敌人,还是看不见的敌人——魑魅魍魉。你想象古人建城时,目的就是挡住强敌,在城墙里要放有刃的玉器,实际上有精神武器的意思。像玉璋,从北方的河套地区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一直到广东和香港,都有史前玉璋出土。这样一些重要的礼器,批量地出现在这么广大的地域,代表什么,代表玉文化观念,走到大江南北,全面覆盖,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命题叫玉文化先统一中国。对神玉的信仰,先于秦始皇两千年已经大致统一了东亚。 (摘编自叶舒宪2016年《光明讲坛第126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石崇拜的神话故事刚开始仅在一个地方流行,后来由于使用玉器的人把玉当成通天通神的礼器来用,于是便传遍大部分中国。 B.古人用玉覆面,在丝绸面料上缝缀玉片,是因为他们认为玉和帛代表“精”,即天神的生命力,用它们来覆盖死者之面,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C.《穆天子传》中载周穆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拜会西王母,过去人们将之视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故事,现在看来是国人玉崇拜的圣经。 D.神话传说夏代亡国之君桀生活腐化奢侈,耗尽民间财力,修筑瑶台、玉门等与玉有关的建筑,这是四千年来中国玉文化记忆的典型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前时期的玉石崇拜神话直接导致了儒家的君子比德于玉伦理观、道家的玉皇大帝信念以及民众琼楼玉宇天国想象的形成。 B.古人认为玉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西周时有用玉盖脸的习俗,后世有给亡人穿金缕玉衣的讲究,都是认为玉具有神奇力量的体现。 C.2012年在陕北发掘出的一古城城墙的石缝里找出六件玉器,说明古代关于瑶台、玉门之类玉建筑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D.中国古人建城时在城墙里要放有刃的玉器,既希望它能够阻挡住那些看得见的敌人,也能够阻挡住妖魔鬼怪这些看不见的敌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穆天子传》“载玉万只”的记载,用实物证明了古代内地的玉石曾经来源于西部的昆仑山。 B.夏桀耗尽民间财力修建瑶台和玉门,目的是要在人间拥有一座天国才有的琼楼玉宇式宫殿,好使自己住在里面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C.玉璋出土于从西北河套平原到东部的辽东半岛、从北方的山东半岛到南方的广东香港这么广大的地区,说明玉作为精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