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档-瑞芳高工.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本档-瑞芳高工

基隆河河道與河運變遷原因之初探 社會學程 許維中 學生 金鵬緯、張涵苺、藍嘉吉 壹、研究動機 基隆河,一條足以代表台灣北部早期運輸的河川,它發源於平溪鄉菁桐附近由源頭到三貂嶺附近為上游,三貂嶺到南港附近為中游,而南港以下則為下游由於奇特的流路,集各種河川美景於一身,加上地殼運動、地、岩石性質等因素,而形成了、本研究想瞭解資料蒐集: :「」 2.西元1992年經建一版地形圖數值資料:自水利署下載的北部地區水文資料為線資料庫。 3.西元2003年經建三版地形圖數值資料:本校社區化專案研究經費購置勤崴科技加值數值資料,基隆河水域為面資料庫。 (二)、各時期河運的變化: 。/等網站。 (三)、田野調查:。 二、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ArcGis軟體為作業平台,以界之Shapefile為空間資料首先資料Shapefile檔。。X,Y,Name,City,Town,Managent,go_stop,Length,Others 333768,2777611,苧仔潭渡,台北縣,瑞芳鎮,渡船頭,柑坪里-新峰里,渡四○公尺基隆河,同治9年(1870年)淡水廳志廳北二百零八里為官渡(瑞芳鎮志) (四)疊合 參、基隆河的基本環境介紹 一、水文 (一)、基隆河的發源: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境之臺北縣平溪鄉的分水崙,幹流河長86.4公里。水系最遠源流則為芊蓁林溪,發源於火燒寮山東側標高約560公尺處,水系河長約96公里,流域面積約493平方公里【楊萬全,2000】。主流流經瑞芳鎮、基隆市、汐止市、再進入臺北市,最後於關渡匯入淡水河。 (二)、基隆河的流向:根據林朝棨之研究指出,往昔在「河川襲奪沉積期」,古基隆河上游係向東北流,由瑞芳附近流入焿子寮灣(即深澳灣)注入太平洋,但是在六萬年前之為更新世末期台北盆地陷落及三萬年前八堵與基隆間部分地區隆起,使得基隆改道西流,且基隆河又因關渡決口而發生逆流現象,引發基隆河支流(八堵至瑞芳段)向源侵蝕,並襲奪了三貂嶺以上之基隆河上游西流【林朝棨,1957在上游地區,河床坡度突然變陡,水流接近垂直或垂直落下的地形稱之。主要成因是侵蝕基準改變產生向下侵蝕,或堅硬岩層控制,以地形觀點而言,它是河流的遷急點,僅為暫時性現象,經長期風化侵蝕終究會消滅。嶺腳瀑布眼鏡洞瀑布十分瀑布眼鏡洞瀑布的成因十分獨特,與一般的瀑布成因不同。它是主流侵蝕河岸,在河岸造成的凹壁;支流向上方流下,無力切穿支流河床的硬岩,因而形成的懸谷式瀑布王鑫。圖2-1瀑布形成示意圖 (二)、壺穴: 河流中坡度較大之處,受到流水的沖激、漩蝕,會在河床硬岩上,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窪坑,稱其為河成壺穴。河成壺穴是被流水與流水搬運的物質經過長時期的磨蝕作用後,形成類似於圓柱狀的孔穴,穴壁大多平直,且在壺穴內常會有圓滑的礫石林俊全、林孟龍整理。壺穴的形狀除了受到鑽蝕作用的控制外,也和岩石的性質有關。階地的分布主要有兩群,其一分布於中下游自瑞芳至南港一帶,其二分布於上游從十分寮至菁桐一帶,自十分瀑布以下乃至三貂嶺附近深切峽谷之中,僅於新寮、幼坑一帶有零星階地分布杜友仁,龔任義,李錫堤,…至雞籠。」 康熙56年(西元1717年) 諸羅縣志 淡水至雞籠有東西兩路:東由干豆門坐蟒甲,乘潮循內北投、麻少翁、大浪泵、荅荅攸,凡四、五曲,至峰仔峙,港大水深。過峰仔寺不復有潮,泝灘河可四十里;而登岸十里許,即雞籠內海。 乾隆十二年(西元1747年) 重修台灣府志 范咸提到:「淡水港在八里分北,海口水成十里至關渡門,內有大港分為兩港,西南至擺接社止,東北至峰仔峙止,『番民』往來俱用蟒甲者,…」文中峰仔峙即指汐止。蟒甲之型體及使用情形,據諸羅縣志:「大者可容十三四人,小者三四人,划雙槳以濟,稍欹側即覆矣。」 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 臺北道里記 姚瑩說:「由艋舺以上乃東北行,十里錫口,有街巿。五里南港,其港水自三貂內山出,上自暖暖,下達滬尾。」 同治年間 臺灣府輿圖纂要 滬尾港海口,港內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內港。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關渡滬尾,亦有小駁船往來。 光緒9年(西元1883年) 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 C.Imbauel-Huart著,黎烈文譯,說到:「滬尾至雞籠,由河道前往約五十二公里,河名雞籠河。河上所用的船係平底,長約六公尺,每船由船夫二人操縱,遇急流則有時增加一個新的手水。這種船和菲律賓土人的bankaa大致相麼。關渡,雞籠河在此注入淡水河。水返腳潮水至此而止。嶺腳是急流之源,距雞籠五公里,航行不能超過此地。」 明治31年〈西元1898年〉 基隆河至基隆堡瑞芳莊起,至芝蘭二堡關渡莊止,約31.5公里可通船,瑞芳莊河約40公尺,關渡莊河寬約240公尺。 明治36〈西元1903年〉 台北廳志 基隆川,自基隆堡瑞芳莊至芝蘭堡關渡約三十二公里,可通行載重十石至二十石之紅頭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