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省从江县旅游
资源概述
从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边缘,北靠榕江,东连黎平,南接广西三江,西邻黔南荔波及广西融水和环江。境北部属苗岭余脉,南部处九万大山腹地,全县最高处帮富山海拔1643m,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53m,为贵州省最低点。
珠江支流都柳江从西向东贯穿中部,千峰竞秀、河流纵横,造就了一派秀美、雄奇,险幽的自然景观。这里世居有苗、侗、瑶、壮、水等民族。以小黄侗族大歌、岜沙枪手部落、斗里瑶族药浴、占里和谐生育习俗、三百河壮族风情、增冲鼓楼建筑、加榜梯田农耕文明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浓郁、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景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所作的景型等级评定,拥有A级型景区3处、B级型景区4处、C级型景区1处。200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从江列入全省首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从江更是从贵州“省尾”变成“省头”距“珠三角”最近的地方,成为“广州―桂林―贵阳―昆明―曼谷旅游大通道现在,以“生态立县、旅游活县”为发展战略,走精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从江打造成为“沿海城市人休闲后花园”。
一、 风景区名胜区
从江风景名胜区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边缘,黔桂两省交界处。都柳江和321国道至西向东从中部穿过。北属苗岭余脉,南处九万大山腹地,珠江支流,千峰竞秀,溪河纵横。世居有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是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卖点,适于开展民族风情游、观光休闲游、生态环境游的风景名胜区。
从江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由增冲鼓楼景区、银潭-小黄景区、龙图景区、都柳江景区等4个景区和高仟景点、岜沙原生苗族村寨景点等2个独立景点组成,属大型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资源丰富,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性好,水乳交融。自然生态和民族村寨、民族文化、民俗民风均保存完好,二者和谐共存,古老纯真、原汁原味的个性特征十分突出。这里有岜沙奇特的部落文化、占里自古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的奇异民俗、中国最古老的侗寨鼓楼――增冲鼓楼、天籁之音的小黄侗族大歌、原生民族服饰文化侗寨银潭、侗族传统戏剧文化村龙图,神奇的健身之道――瑶族药浴,来到这里既能享受大自然的灵气,回归到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又能领略古朴、粗犷、原始的各少数民族特有风情和神韵。特别是侗族鼓楼建筑的雄姿、侗族大歌的风采、苗族部落民风的遗存,以及参天的古榕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在中国文化史、民族史、建筑史、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都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
2002年贵州省建设厅将从江风景名胜区作为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上报省政府,2003年12月省政府批复从江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公园
从江鼓楼生态广场。2007年投资680万元修建,2008年11月25日竣工。广场以鼓楼为中央,东西长五百余米,南北阔六十米有余,占地28000平方米。场中又以其功能设置喷泉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广场西侧立一大型室外电视。东面为一长十米,高四米群雕一组,塑以形态各异苗、侗人物,惟妙惟肖。广场地面,雨花石镶嵌。通幽曲径、开阔地均以花岗石,组成多种图案拼就。喷泉、花圃、宫灯、旱桥,错落有致,点缀其间。红豆杉、雪松、玉兰、相得益彰;桂花、紫薇、红花继木丛中含笑。千年古榕五株,庶天蔽日。翠竹婆娑,蝉鸣蝶舞。漫步广场,腑掬都柳江碧浆翡玉,看千帆踏流;仰览月亮山云蒸霞蔚,听万木滴翠。集生态、旅游、休闲一体,载古韵、风骚、时尚于一身。
广场内矗立着世界最高的侗族鼓楼——从江鼓楼。它始建于2004年8月,2005年5月竣工,历时1年3个月凛凛于县城北端古榕丛中。集九洞高大宏伟之气,纳六洞华贵端庄之秀,吸融洞典雅雍容之风。鼓楼占地477平方米,通高46.8米,密檐式29层重檐,27级,双层楼冠,八角攒尖顶木结构。楼内通天柱有四,分别采自小黄、托苗、分居、大家坳,皆为数百年巨杉。以工数百,人抬车载,转辗至此。柱脚径1.3米,高36米,组成高耸楼体。楼身呈正八边形,楼体由下至上逐层内收。层层覆以青瓦,塑八角飞檐。楼冠下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装漏窗,翼角起翘。各层檐口封板彩绘焕乎,仙人、游龙、飞禽、走兽,意态生动,相映交辉。楼身第一层挑檐吊脚,或镂作木瓜,或以倒置莲花状,悬于檐下,柱间饰镂空木雕画三十二幅,均以侗民族生活情景为题材,或耕田,或纺纱,或舂米,妙趣横生。置四门于东西南北,东迎朝晖,西送晚霞;南进财宝,北拥吉祥。正面第一层楼檐上方有行书黑底鎏金阴刻[从江鼓楼]字样。下方为一幅镂空龙凤呈祥画屏。龙凤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门两侧为百字长联。楼内设有木质楼梯婉蜒盘旋至三十余米处为一平台,平台上方置一楼鼓,击之,声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