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唐诗坛.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唐诗坛.ppt

王通 隋末大儒。字仲淹。有大志,曾西游长安,见隋文帝献十二策,不被采纳而隐居河汾教书。受教者千余人,人称“王孔子”,唐初许多著名的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都曾从游于其门下。死后谥为“文中子”。 王绩——别具一格的诗人。 代表作《野望》 三、陈子昂 《全唐诗》小传:“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 ” 卢藏用《陈氏别传》: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感遇诗》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诗》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二《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 * * * * 初唐诗坛 一、初唐宫廷诗苑 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 宫廷诗苑在初唐诗歌的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特点:典雅绮丽、雍容平和 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唐书·虞世南传》: 帝尝作宫体诗,使虞和。世南曰:“圣作虽工,然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贞观政要·礼乐》: 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在,朕能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耳。” 1、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特点:典雅绮丽、雍容平和 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2、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也称“上官体”。 仍以应制奉和为主 ,风格“绮错婉媚”。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3、“文章四友”与沈宋——高宗后期和武后时。 特点:使得律诗定型、初步完成。 语言由绮丽而变为自然流丽。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