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主要包括岩墙、岩脉、岩株、岩基以及岩镰、岩枝、岩瘤。 (1)岩墙(岩脉) 特征:a.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b.厚度几十厘米~几十米。长度几十米~几十公里。厚度与长度之 比约为1:几十~ 几千倍。 c.成群、有规律出现。几十条~ 几百条。线状、放射状、同心圆 状,受裂隙或火山控制。同心圆状或向内倾斜呈锥状,或向外倾 斜呈塔状。 d.一次或多次侵入。 e.是岩浆沿断裂贯入的产物。 一般指规模比较小,非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形态不规则,厚度小且变化大,有分叉及复合现象的脉络状岩体称为岩脉。 (2)岩株 特征:a.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100km2 。 b.平面上近于圆形或不规则等轴形。 c.接触面陡立。 d.岩株边部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树枝状、树干状等形状岩体进入围岩,称为岩干、岩枝、岩镰、岩瘤。 一种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多为花岗质岩体。 (3)岩基 属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 100km2,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多为花岗质岩体。 (4)其它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岩斗、岩拴。 (二)、侵入岩的相 岩浆上侵定位时的深度不同,岩浆的温度、压力、冷却速度,挥发份的溶解度等一系列物化条件存在着差异,结果影响到岩浆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产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外貌(即表现在岩体的规模、产状、结晶程度、粒度、交代程度、接触变质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按照侵入体的定位深度,侵入岩相分为: 浅成相、中深成相、深成相三个相带。 一般将侵入岩分为三种相: 浅成相 0~3km (次火山相 0~3km) 中深成相 3~10km 深成相 10km 浅成相与次火山相特征很相似,区别是看它们是否与火山岩有成因联系,如果与火山岩为“四同”关系,则为次火山相: 同空间 同时间 同外貌 同成分(演化规律)。 否则就是浅成相。 浅成相 侵入深度为0—3km。岩体规模较小,常见岩墙 、岩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等,与围岩多呈不整合接触。岩体具细粒、隐晶质及斑状结构,斑晶可具熔蚀或暗化边结构。矿物常保存了高温条件下的结构状态,斜长石环带发育、常见高温石英斑晶、易变辉石等。岩体接触变质较弱。 中深成相 侵入深度为3—10km,多属较大的侵入体,如岩株、岩基、岩盆等,也有岩盖、岩墙等小型侵入体。岩石具中粒、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矿物内部组成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得到调整,如斜长石环带不发育,石英为它形的低温石英。接触变质带较宽,常见矽卡岩带,有时有云英岩化带,可形成各种接触变质和高温气成热液矿床。 深成相 侵入深度10km。岩体较大,如岩株、岩基,主要为花岗岩类。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交代结构发育,常为片麻状构造。斜长石无环带。岩体无冷凝边、接触变质带,与围岩逐渐过渡。围岩为区域变质岩,如结晶片岩、片麻岩类。 各侵入岩相的主要特征 特 征 相 温度压力等 结构构造 矿物特征 产 状 围岩蚀变 其它特征 浅成相 0~3km 温度、压力较低。 冷却快。 挥发分散失快。 细粒、隐晶、斑状(熔蚀、暗化、环带)结构。 流动、晶洞、角砾状构造。 有高温矿物。 透长石、歪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环带发育,有序度、三斜度低 。易变辉石、高温石英斑晶。 小型侵入体(岩墙、岩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 围岩接触变质作用弱、厚度薄。 矽卡岩化少见。 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带。 有含水矿物。 机械贯入强。 同化混染弱。 岩相带明显。 冷凝边宽。 中深成相 3~10km 温度、压力较高。 冷却慢。 挥发分不易散失。 中粒、中粗粒、似斑状结构。 块状、斑杂状、岩体边缘具流动状构造。 无高温矿物。 微斜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环带不发育 ,有序度、三斜度高 。普通辉石、紫苏辉石。 低温它形石英。 较大的不整合侵入岩体(岩株、岩基等),以及岩盖、岩盆、岩墙等。 围岩接触变质作用强、厚度宽。 矽卡岩化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