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蒹葭书屋图的布局和意境-湖南省博物馆.doc

禹之鼎蒹葭书屋图的布局和意境-湖南省博物馆.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禹之鼎蒹葭书屋图的布局和意境-湖南省博物馆

肖像 · 家族 · 认同——从禹之鼎《白描王原祁像》轴谈起 万新华 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 《白描王原祁像》是禹之鼎创作仅见的白描肖像画,所展现的是否不仅仅止于一般的肖像画意义。通过研究发现,《白描王原祁像》在肖像画的意义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比较深沉的意涵,即由王锡爵直至王宸等王家数代人秉承与沿袭的家族传统和一种代表家族意识与文化认同强烈而紧密的连结关系。笔者试图以图像对比来说明王原祁肖像的图像渊源,并阐述其在家族文化历史脉络中的象征意义。全文主要分四部分: 一、《白描王原祁像》与《王原祁艺菊图》 分析《白描王原祁像》的风格,解说《王原祁艺菊图》,说明两者创作时间的关系。 二、《白描王原祁像》与《王时敏二十五小像》、《王锡爵像》 结合《王时敏二十五小像》、《王锡爵像》,分析《白描王原祁像》中人物造型渊源,讨论王原祁画像隐藏的家族文化内涵。 三、《白描王原祁像》与《王宸像》 由《白描王原祁像》出发,讨论《王宸像》对家族先辈肖像样式的继承和绘制心理。 四:肖像样式与家族认同 结合《王时敏二十五小像》、《王原祁像》与《王宸像》讨论其内在的家族认同意识。 关键词: 王原祁像;王原祁艺菊图;王时敏二十五小像;王宸像;肖像;家族;认同; 一、引言 肖像画起源甚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不少士大夫画家专门创作,然自宋元写意画兴起后,文人渐渐不屑于从事肖像画,致使肖像画之创作始渐沦为民间画工的专业。而明末清初,曾鲸(1564-1647)及其“波臣派”崛起,尤其是文人的互动与参与,促使着肖像画创作逐渐向雅致化方向发展。(1) 事实上,肖像画的创作自古以来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功能主要可分为规鉴性、祭祀性、宴赏自娱三大类,包括宫廷肖像、民间肖像、传记肖像、书斋肖像、行乐图、雅集、自画像等。(2)若依所创作的对象,肖像画大约可分为为生人的写生、为死人的揭帛(3)、为无观察对象的模拟三种。板仓圣哲曾专门考察过屡见于著录的“小像”一词,指出所谓小像即小画面的肖像画,有时将脸部画得像钱一样小,是和在丧葬、祭祀时所用的肖像画有所区别的;这种自元代以来流传于江南文人之间的“小像”,具有在观赏者间之私有关系下被品赏的特质。(4)当然,这种小像尺寸并不十分绝对,其脸部未必真如铜钱一般大小。细细考究,这类肖像样式是从其需求面而言的,明清以来广为流行于文人网络间。 对肖像画家而言,将像主的形貌、神采、心性表现出来,是最重要的使命。然而,历代文人肖像的描绘,画家创作时的图像组合和风格选择常因功能、动机和像主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若干不自主性。本文所要讨论的清初江苏兴化人禹之鼎(1647-1716)创作的王原祁(1642-1715)像属文人肖像范畴,尤其是《白描王原祁像》(轴,纸本,墨笔,90.7×34cm,南京博物院藏,图1)十分特殊,是禹之鼎创作仅见的白描肖像画。 面对这件作品,人们可能会发出疑问:禹之鼎的创作意向如何?《白描王原祁像》所展现的是否仅止于一般的肖像画意义?一般而言,由画家之眼光与画笔所呈现的图像可以作为历史性的见证或文本,而由画面背后所隐含的内容可探视作品内在的意涵。笔者以为,观看一件作品不仅单纯欣赏艺术层面所呈现的美感经验,更应深入画家的思考脉络,探究绘画作品的多元面向。通过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白描王原祁像》创作有着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而且,其在肖像画的意义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比较深沉的意涵,即由王锡爵(1534-1614)、王时敏(1592-1680)、王原祁直至王宸(1720-1797)等王家数代人秉承与沿袭的家族传统一种代表家族意识与文化认同强烈而紧密的连结关系。由此,本文试图以图像对比来说明王原祁肖像的图像渊源,并阐述其在家族文化历史脉络中的象征意义。 二、《白描王原祁像》与《王原祁艺菊图》 《白描王原祁像》是禹之鼎少数白描人物肖像之一。像主王原祁身着长袍趺坐于蒲团之上,神情悠闲自得,姿态端庄雍容,以兰叶描绘出柔软或飘动的衣袍,基本依循着东晋顾恺之、北宋李公麟以来的白描人物画传统。 在这幅肖像画中,禹之鼎主要以细墨线勾勒五官,比较写实地绘制了王氏大小不一的双眼,面部则以细碎短促的线条堆叠而成如须发、眉毛、眼窝、鼻子等部位。远看时,其五官如同以一条条的干笔短线或疏或密地慢慢皴擦、结组而成,脸上犹如长满了麻子或触须般,遍布着大小、长短下一的线条与点,恰如其分地再现了王氏体貌特征。文献资料显示,王原祁“体貌环伟,虬髯丰颐,遇物坦易,不设机变,上尝称其存心莫及。多麻,人呼麻石狮子,自号石师道人”。(5) 追根溯源,这种创作方式与元末王绎至正二十三年(1363)为杨谦绘制的《杨竹西小像》(卷,纸本,水墨,27.7×86.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2)颇为相似。因配合杨谦归老林泉后的文人身份,王绎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