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XeonE3–1230评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ntelXeonE3–1230评测

Intel Xeon E3-1230评测收藏 分享 2011-4-28 14:53| 发布者: nApoleon| |原作者: nApoleon| 摘要: Sandy Bridge发布之后玩家可谓怨声载道,主要原因在于Intel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全部都硬塞了一个GPU,有些玩家可能觉得多个GPU不是挺好,白给的不要白不要,Chiphell做这个评测并不是要强行改变大家的观点,毕竟青菜萝卜各有 ...? ? ? ?Sandy Bridge发布之后玩家可谓怨声载道,主要原因在于Intel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全部都硬塞了一个GPU,有些玩家可能觉得多个GPU不是挺好,白给的不要白不要,Chiphell做这个评测并不是要强行改变大家的观点,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过对于高端产品有着执着态度的玩家相信看完评测之后就会知道今后在LGA 1155接口的CPU上应该做出如何选择了. ?? ? ? ?Xeon属于Intel的服务器CPU系列,有玩家可能会质疑服务器CPU运行民用软件的话会有兼容性或是性能上差异么?其实Xeon系列的CPU的架构与桌面级是一样的,历史上并不缺乏一些收到玩家追捧的服务器级CPU产品,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AMD Opteron 146了(当时AMD 939接口时代所对应的服务器级产品),当然,架构相同不等于规格也相同,就拿这次评测的E3-1230来说,对应的是桌面级i7-2000系列,但还是在一些规格上有所区别. ?? ? ? ?上面这张图来源于Intel官网上的两款产品对比,黄色部分是两款CPU在规格上的差异点.首先我们看到两款CPU都给予Intel Sandy Bridge架构,同样拥有4核心8线程,只不过频率上E3-1230略低一些,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E3-1230并没有集成GPU,至于是否原生没有GPU部分我们不得而知,除非强行打开CPU顶盖通过对比DIE的面积来做出判断,但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不过Max TDP数据足以说明没有GPU的E3-1230在功耗上比i7-2600低了15W,售价方面E3-1230也仅为$215美金,相比$294美金的i7-2600将近减少了1/3.毫无疑问,如果你不需要CPU所提供的GPU,E3-1230无疑是相比i7-2600更为吸引人的产品. Xeon的盒装产品国内一直很难购买到,这与Intel在大陆的销售策略有关,评测中的盒装Xeon E3-1230购于日本,实际购买价格为20000元日币(折合人民币1580元),随后用EMS发至上海地区运费为1000日币(折合人民币80元),发出后2天抵达.下图为与盒装i7-2600的对比图. 印在包装上的规格. 附带的原装风扇与桌面级完全相同. CPU正反面对比图,除了型号之外完全相同. ? ? ?在研究完CPU之后还有必要研究一下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Intel方面给予Xeon E3-1000系列所提供的芯片组分为C202,C204以及C206,那么芯片组与桌面级会有哪些不同呢?先对看看Sandy Bridge桌面级的芯片组规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为止Z68芯片组还处于NDA期间,所以Intel官方并未给出任何规格资料.下图为Sandy Bridge服务器级芯片组的规格图: 大家可以看到桌面级的芯片组被细化出的型号更多,而服务器级的C200芯片组也只是在功能上进行加减而已,为了证明两款产品实质上只是一个芯片不同命名方式而已,我特意翻阅了各种Intel白皮书来寻找证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Intel Sandy Bridge桌面级芯片组的DIE封装尺寸图: Intel Sandy Bridge服务器级芯片组的DIE封装尺寸图: ?? ? ? ?对比以上两张DIE的尺寸封装图可以发现,其实芯片组架构也是完全相同,只是Intel在进行不同屏蔽生成不同型号的芯片组而已,相比显卡上的马甲战术,Intel的功力远比NVIDIA来得高深啊~. 测试平台处理器 ?? ?Intel Xeon E3-1230 3.20GHz (100x32) ?? ?Intel Core i7-2600 3.40GHz (100x34) 散热器 ?? ?Thermalright Archon 风扇 ?? ?Thermalright TY-140 主板 ?? ?ASUS?P8P67-M PRO 内存 ?? ?Corsair Dominator DDR3 1066 4Gx2 (7-7-7-20) 1.65V 硬盘 ?? ?WD VelociRaptor?WD6000HLHX 显卡 ?? ?AMD HD4550 电源 ?? ?Antec TPN-550 显示器 ?? ?DELL UltraSharp 3008WFP 30 机箱 ?? ?无 系统 ?? ?Micr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