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孟姜女”演唱艺术处理
浅谈《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摘 要:歌曲《孟姜女》是一首优秀的新编民歌,已成为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必选曲目。本文将从作品的分析、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舞台表演的真与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孟姜女;演唱;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06-02 《孟姜女》是一个千百年来流传在中国老百姓中的传奇故事,作为民间时调小曲的《孟姜女》约形成于宋元以后,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 一。九十年代,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孟姜女》,融入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和创作手法改编的这首歌曲在保留原曲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变奏,突出了孟姜女 内心的悲怨之情。 一、《孟姜女》的作品分析 《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在河北民歌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奏及戏曲板腔体手法,使得音 乐的词、曲、节奏、速度、力度变化以及旋律等更加丰富、饱满富有色彩,使音乐表现的情感更加委婉、生动、深沉,从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孟姜女》是以四句 体的曲调为基础,共分“春、夏、秋、冬”四个场景,四种情思来加以描述和展开。从春天时分的“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到夏天时分的“夏夜 里银河飞流星,牛郎会织女点燃红灯笼”,又到秋天“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再到冬天“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曲式结构为:起、 承、转、合,全曲大致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歌词内容来看,是全曲的呈示部分,是一个叙述性的主题。旋律起伏不大,速度稍慢,好像在向人诉说着主人公的不幸。紧接着间奏第3小节出现了密集型的顿音记号,使音乐有了动感,似乎有种拨击心弦的演奏效果,并为下段音乐做好铺垫。 第二段一开始就是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结合十六分音符和符点音符较强的律动性,使旋律流动起来,表现出孟姜女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留恋及与丈夫盼望重逢的激动 心情。从歌词内容看,作者有意把孟姜女与范杞良和牛郎与织女相对照,更衬托出其间的伤感情愫。而在最后一句“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的“逢”字上,有十六 分音符的休止,演唱时应用哭泣的声音来填此休止,用略带哭腔的长托腔,进一步表现孟姜女盼望与丈夫相见而渺茫无期的悲苦、哀怨的心情,使音乐情绪丰实起 来。 音乐进行到第三段间的间奏,在调式、调性上发生了转变,从D徵转到D羽,同时也借助了前一段的间奏部分的材料进行过渡,使得音乐富于变化 又比较自然。速度虽然放慢,但表达的情绪比第二段更多也更具体的流露出来。由于转调,羽调式的音色比徵调式的音色听起来更柔,使得色彩的对比让整个音乐听 起来更加悲凉,也使得音乐变得更加悠远。旋律逐渐进行到四、五度的跳动,音乐起伏跌宕,如泣如诉,在凄苦悲凉的歌声中流露出炙热深切的情感。“线是相思 啊,针是情……絮进寒衣伴君行”,表现了孟姜女把对杞良哥的无尽思念之情一针一线地缝进为丈夫所做的寒衣里,这寒衣里面蕴藏的乃是强烈、真挚的感情波澜! 语气词“啊”是感情迭起的转折点,速度可稍放慢、拉长。“针”字要加强语气,声音表现要从强到弱;“情”字要含蓄一点,发自内心地慢慢道出,语气不要太 强。“絮进寒衣伴君行”的旋律线条从低音连续小三度弧形上升到高音,唱这一句时感情要激动,把气息拉起来,在音乐上推动情绪的发展。最后的“伴君行”三个 字,从速度、节奏、力度上都更加着重、延长,使音乐作品进入一个小的高潮,情绪也是节节攀升。“行”字在这里演唱时,要体会孟姜女当时那种怀着心酸、无 助、凄凉、无奈的心情准备去为丈夫送寒衣,而不是豪壮的奔赴!因此声音处理得要由弱到稍微渐强再到弱收尾,这样音乐才会有韵味。 从第三段向第 四段过渡的间奏开始,旋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没有了前两个间奏表现的哀怨、婉转,而变成了由长音和三连音相互交织的变换节奏型,使气氛变得急促紧张起来。 描写了一副风雪交加的场景,感受到刺骨的北风,与孟姜女坚定的信念和坚强执着的性格形成对比。调式调性由前面的D羽转为F徵,整个情绪又进入另一个高潮。 第四部分中“千里送寒衣”的段落采用的是中国戏曲板腔音乐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在整体上拓宽了原有结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伴奏以急促 的十六分音符与歌声激昂、高亢的托腔形成鲜明对比,活生生地呈现出一个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漫天的大雪,历尽艰难困苦,坚强不屈,向往与丈夫团聚的孟姜 女。从“声声血泪声声唤”开始,速度放慢一倍,此时表现的是孟姜女千里寻夫却不见丈夫踪影,迷茫与无助,开始用血泪来呼唤,此时的伴奏非常安静,让人听得 的只有孟姜女无助的呼唤,当她看到满山的白骨后她绝望了。节奏型由原来的4/4拍变为3/4拍,再经过2/4拍,表现情绪的激动。内心情感的积聚终于在伴 奏右手一连串的和弦六连音加上左手沉重的低音营造的氛围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