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和思考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支点1.doc

在激情和思考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支点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激情和思考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支点1

在激情与思考之间寻找合理的支点 ——《中位数》的两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背景与主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激情四射”的课堂,很多时候这种“激情”能传递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能保持足够的热情来学习数学;然而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课堂表面的激情,而课堂效果却不甚理想。因此我们更呼唤课堂中要有理性思考,因为有了思考的经历,才能暴露出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使激情的课堂更加有效。所以,激情与思考不能割裂,只有这一动一静的结合,才能使激情的课堂充满睿智,才能使思考的历程增添动力,才是理想中的智慧课堂。 近期我分别在市小学数学中心组汇报课和省素质提升工程展示课都上了《中位数》一课,基于以上认识,借助于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想在“激情四射和理性思考之间”谈点自己的切实感受和体会。 【案例描述与分析】 片段一、 情境创设: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 〖案例A〗 课前安排了一个“给灾区小学募捐”的活动,学生热热闹闹地写下自己愿意募捐的数目。 1、课伊始先出示第一组7个同学捐款的数据。 序号 A B C D E F G 捐钱(元) 5 7 9 10 12 16 18 提问:这组同学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引导学生计算平均数。 2、出示第二组7个同学捐款的数据。 序号 A B C D E F G 捐钱(元) 3 4 5 6 8 9 70 ①师:观察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有一个人捐得特别多,捐了70元。 ②师:假如你是这组的组长,让你来介绍你们组同学的捐钱情况,你会怎样介绍? 生1:我会介绍我们组一共捐了多少钱? 生2:我会介绍我们组平均每人捐多少钱? ③引导学生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师:平均数大是否就说明第二组比第一组捐钱的积极性就高呢?你认为第二组同学一般捐多少钱该用哪个数来汇报? 生:总数 生:平均数更合适 生:……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的统计量:中位数。将“6”圈起来并板书课题。 〖案例B〗 1、招聘广告: 本公司现有员工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有意者请加盟。 甲公司 乙公司 本公司现有员工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 22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有意者请加盟。 师:你建议他去哪家公司? 生:我选择甲公司,因为甲公司的工资高。 其他学生也附和着。 2、再现材料,引起认知冲突。 甲公司具体工资一览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职务 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工资(元) 6400 1800 1600 1500 1450 1350 1300 乙公司具体工资一览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 职务 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工资(元) 2500 2100 2000 1980 1920 1800 1700 师:根据现在所提供的信息,你又怎样选择?为什么? 生:现在我选择乙公司,因为乙公司的工资比较均匀,也比甲公司员工工资普遍都高。 师:那你刚才选择甲公司,现在却变卦了。想听听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当时只看到两家公司的平均工资,不知道具体工资,所以选择错了。 师:看来有时候用平均数不能很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引导观察甲公司工资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为什么用平均工资2200不能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一般水平呢? 生:因为这公司里经理的工资6400元特别高,与众不同。 师:像这样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特别大的时候,我们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不大合适,那你觉得用哪个数来表示甲公司中等水平的工资比较好呢?为什么?(小组讨论) 4、在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引出中位数,并揭题。你觉得中位数是一个怎样的数? 【案例反思】 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发现很多的课堂上为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过滥追求花样的层出不穷而去创设情境,但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境往往是适得其反,是在做“无用功”。 案例A中,创设捐款的这样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的气氛也是一派热闹景象,但学生对中位数的产生意义却没有深刻的体验,因为要比较两组捐款的积极性,从总数、平均数上比较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引出中位数的概念好象有点牵强。但案例B中,这样的情境朴实有效。从观察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后,学生自主地进行反思第一次判断的轻率,从而深切地体验到有时候用平均数不能很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通过“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那用哪个数来表示一般水平更合适”等问题的思考,使学生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