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类整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类整理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 草稿箱 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归类整理   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   (一)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  (二)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乎   1.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   2.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疱丁解牛》)   乃 副词。可译为就这才等;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其   1.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如: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如: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例如:  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然   1.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二)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成然之。(《促织》)   若   1.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这、这样、如此。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o宪问》)   2.连词。   (一)表假设,如果、假如。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或、或者。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o高帝纪》)   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为   1.动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