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m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以人为本已经突破了阶级的界限,但是却无法剥离文化的特色。但是,许多人却习惯于关注以人为本的“普遍性”,总是把以人为本和“西方”比附在一起,比如新华网上就登载了一篇题为《以人为本:中国应该比西方做得更好》的文章。 新世纪,中国执政层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特色。因为一旦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土壤,任何新的理论抑或新的观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都是没有前途的;而也只有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其存在与发展才会有合理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局限于概念的抽象分析,而是涵盖着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社会习俗等一个综合的现实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特色。从中华文化的视角来看,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近代以来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潮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不同,中国的以人为本源于执政者的觉醒。近代西方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神本而言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就成为一种思潮。后经过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人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得以空前凸现,而神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已。而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西方的政治运动都和近代以前的以人为本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观中国新世纪以来提出的以人为本,则不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运动,而是来自执政层的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中华文化的产物。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而无数仁人志士也以“平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现在这种精神从个人的层面转到了组织即政党的层面,以人为本也成为当代执政党“平天下”意识的一种鲜明体现。当今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做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带头弘扬这种理念。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中国的具体实际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因此,中国的以人为本的传播模式将是自上而下的,而这也正是中国执政层自觉面对现代化的鲜明体现。
其二,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以深厚的“民本”传统为底蕴。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观点,而孟子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而孟子几乎为历代专制君主所憎恶,也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提出。民本作为一种执政思想,虽然曾经沦落为“驭民”的工具,但其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在民本的前提下,作为行政人员或者说社会管理人员,就必须切实考虑民众意愿,为民众服务。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这种“民本”传统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执政者,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当好人民公仆。当好公仆,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境界。新世纪,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对官员的岗位职责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并且还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旗帜,作为考核自己“业绩”的标尺,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当代中国,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就自然负有传播“以人为本”理念的义务,这既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现代版,同时也是整顿吏治的现实要求。
m3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oral education full of vigor the For long-term mechanism.Two,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honest and trustworthy, law-abiding, good quality, hard work, set a good XX students ideological qu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image quality. The formation of excellent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The society, family moral education network, to achieve full m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庆文理学院,校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复习题1.doc VIP
- BS EN 12350-6-2019 Testing fresh concrete Part 6:Density 新浇混凝土试验第6部分: 密度.pdf
-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流程.pptx VIP
- BS EN 12350-2-2019 新鲜混凝土试验.第2部分:塌陷试验.pdf VIP
- 2025年大学校园二手市场调研报告.docx VIP
-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pdf VIP
- 中医治疗胃肠病.pptx VIP
- SEW教学资料8MOVITRAC07B变频器参数设置.pptx VIP
- MOVITRAC07B调试手册1研讨.pptx VIP
- _阿贝折射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