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外感发热.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w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内容 定义及范围 历史沿革 病象、病位、病类、病性、病程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转归与预后 教学重点 外感发热的范围 病因病机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概述 外感发热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外科疾病,又复感外邪所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并发的病证。 为真正的“杂病”。 历史沿革 《伤寒论》首先提出运用六经辨证来概括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6个阶段的变化,从而成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其中三阳病证属外感发热范畴) 金·刘完素提出了“热病只能做热治,不能从寒医”的著名论点。 叶天氏·卫气营血学说(病邪的传变) 吴鞠通·三焦辨证(顺传和逆传) 范围 范围广泛 内科杂症 伤寒的三阳病证 温病的卫气营血各阶段 西医学的有些病证合并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象 发热为主,包括恶寒发热;壮热;往来寒热;潮热;不规则热等; 伴有与原发疾病有关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头晕或咳喘气急等; 严重者可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口干而渴、伴恶寒鼻塞流涕等表证。 病位 卫表及五脏 病类 卫表证; 肺热; 胃热; 胆热; 脾胃湿热; 大肠湿热; 膀胱湿热; 阳明腑实。 病性 外感性实性热病。 后期另当别论,较复杂。 病程 短,两周左右。 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正邪相争,阳胜则热。 诊断 病史:在原有内科疾病基础上,复感外邪而突然起病。 典型临床病象:以发热为主伴相应原发脏腑疾病的症状。 四诊所见:舌红苔黄,脉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与内伤发热相鉴 1、病因:外――感受外邪; 内――感内伤劳倦,饮食情志瘀血。 2、病势:外――起病急; 内――起病缓。 3、病程:外――短,一般不超过两周; 内――长,数周,数月,数年不等。 4、热型:外――中度或高热; 内――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 5、发热特点:外――持续,外邪不除热不去,有冷感,得衣被不减; 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一般不恶寒,若有冷感,得衣被可减轻或消失。 6、兼证:外――多兼表证; 内――多兼内伤诸疾,形体消瘦,头晕乏力,神疲短气,倦息纳君。 7、病性:外――多实热; 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 鉴别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身虽热而欲近衣,口虽渴而欲热饮,舌红而润,脉数大而不应指。 2、真热假寒: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舌、脉。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 壮热:但发热不恶寒,体温39~40℃一日内体温波动较小。(稽留热) 往来寒热:发热、恶寒交替发作。寒时不热,热时不寒。 潮热:热势盛衰如潮汐。升高起伏有时。(波状热、间歇热)。外感潮热为实证,热势较高。 不规则热:升高起伏无时。 (二)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 通腑泻下; 益气养阴。 分证论治 1、卫表证 症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痛或恶寒重而无汗;或口干咽痛,苔黄或厚白,脉浮。 治法 解表退热。 方药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 2、 肺热证 症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黄芩、鱼腥草、双花、连翘、公英、金荞麦、葶苈子。 加减胸痛甚者,加郁金、瓜蒌、延胡索通络止痛。痰涌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3、胃热证 症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有力洪大。 治法清胃解热;白虎汤+银翘、芦根、黄连。 加减大便秘结+大黄、芒硝;发斑隐隐+犀角、玄参。 5、腑实证 症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躁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加减腑实不坚者,去芒硝;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连翘、薄荷、竹叶。 6、胆热证 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加减大柴胡汤 加减若胁肋疼痛者,加延胡索、 川楝子理气止痛。发黄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黄。 7、脾胃湿热证 症身热不扬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