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破碎带突水淹井分析和处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井筒破碎带突水淹井分析和处理

井筒破碎带突水淹井分析及处理1、井筒施工概况   安徽淮北大演武煤矿设计采用1对立井开拓。混合井、风井设计全深为246m和136m,净径分别为φ5.0m和φ3.5m,松散层底界埋深为79m和81m,基岩风化裂隙破碎带厚度实测为40m和38m.混合井与风井冻结深度均为100m.混合井井壁结构92m以上是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92~100m为混凝土单层井壁;风井92m以上为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100m以下为混凝土单层井壁。   风井于1993-11-26开始冻结,1994-01-25开挖,1994-03-17掘筑至93.2m时停止,在井底砌筑混凝土止浆垫后,向上砌内壁,套壁结束后,即转入工作面探水注浆。共钻5个孔,注入水泥610.5t.在止浆垫基本拆完时,井底东南方向和少量出水,随后水量渐增,并含和泥砂,涌水量达94m3/h,强行排水可能造成壁后泥砂下泄,因此停止排水,井筒被淹。   混合井于1994-01-29开始冻结,1994-04-13正式开挖。1994-06-07掘筑至井深94.1m时,在井底构筑混凝土止浆垫后,向上套壁,套壁结束即转入工作面探水注浆。共钻孔2个,孔深55m,钻孔涌水量均为0.14m3/h,注入水泥21.1t.在拆除止浆垫下掘至深95.3m(破止浆垫后下掘1.2m)时,井筒东南方向风化破碎基岩片帮约20m3后出水,初始水量76m3/h,随后迅速增至124.8m3/h,含泥砂,后停止排水,井筒被淹。   2、井筒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煤系地层之上沉积了平均厚约81.13m第四系松散层,赋存4个含水层。其中,第4含水层为风化砾石层,含水较丰富,混合井、风井揭露厚度分别为7.6m和5.0m,是煤系地层直接补给水源。基岩含水层裂隙发育较差,常为方解石充填或半充填,富水性较弱。   井田位于肖县背斜西翼,其中F4正断层为主干断裂,落差由NE向SW从30~70m渐增至大于500m,倾向NW,走向18~81°,断层倾角一般为50°左右,在浅部强烈切割地层并发育牵引构造,断层破碎带发育。风井揭露断层破碎带宽度为32.45m,风井井筒实际揭露破碎带宽度为30m,岩石极为松散破碎,为灰白、紫红色粉砂、泥质角砾岩。   井筒实际揭露基岩段岩石裂隙极为发育,松散破碎,充填软泥,强度极低,工程地质条件极差。   3、突水淹井水源及原因分析   3.1突水水源   混合井、风井突水后,通过沉淀物取样观测,大部分为灰白、淡红色软泥,其中含和少量细粉砂粒。突水来势凶猛,水量大。混合井突水3h后,实测风井静水位下降了1.54m,说明两井水力联系密切、来源一致。取水样分析结果,两井水化学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又与勘探期间水样资料及邻区资料对比,都显示其化学成分与松散层底部四含水基本一致。因此认定,混合井、风井突水水源为第四系松散层底部四含水,四含水通过风化裂隙带及F4断层破碎带进入井内。   3.2突水淹井原因   (1)未施工井筒检查孔。该矿混合井、风井开工前均未施工井筒检查孔,且勘探期间井田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严重不足,增加了井筒施工的盲目性。   (2)井筒位置选择不尽合理。两井筒均设计在井田主导断层F4正断层(H=290~350m)及F5正断层(H=15~30m)附近,岩石破碎、围岩强度低,致使地层富水性增强,也是造成突水淹井的原因之一。   (3)井筒冻结深度问题。两井筒冻结深度均为100m,都终止在导水性较强的强风化裂隙带中,不符合《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关于“井筒的冻结深度必须深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10m以上。当基岩下部30m左右仍和含水层时,应延伸冻结深度……。”之规定;也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冻结深度应穿过风化带进入稳定的基岩8m以上。基岩段漏水较大时,应加深冻结深度”的规定。   4、风井工作面预注浆   风井工作面共钻注5孔,注浆37次,钻扫孔进尺1645.8m,注入水泥610.5t、水玻璃4865kg,终孔深度为53m(垂深91~144m),注浆终压8~9MPa,钻孔最大涌水量为68m3/h,主要出水段位于井深101~119m.   本次注浆虽未达到预期效果,但给淹井恢复后的短段掘筑施工打下了基础。一是查明了风井下部风化、软弱破碎地层厚度,摸清了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二是通过注入大量浆液基本堵塞了大裂隙,降低了涌水量;三是对软弱破碎地层加固起到了一定作用。   5、淹井及风化破碎带施工处理方案   (1)两井均采用静水抛渣注浆封底,堵塞出水点,排干井内积水,给下步施工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   (2)根据突水水源及通道分析结果,对突水点上部井壁实施壁后注浆,把壁后充填密实,加固围岩,控制泥砂下泄,切断导水通道;同时,在工作面采取边探边注边掘、短段掘筑、快速强行通过的施工方法。   6、井筒注浆及掘筑施工   6.1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