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龙川开基祖和后裔聚居地卷.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龙川开基祖和后裔聚居地卷

广东龙川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 一、广东省龙川县概况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7.1万人(其中丘氏人口2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5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佗城曾建有丘氏宗祠——河南堂,据传在老衙署即今镇府前粮所处),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情名城。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1%,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中部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 龙川基础设施完善。纵贯我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源)梅(州)高速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一、二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已成为美丽的风景线,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龙川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力促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县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2亿元;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449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于2011年广东省龙川县政府门户网站,邱氏资料为编者加) 二、各支开基祖(清代以前)及后裔聚居地 (一)文信公支系 文信公,法名四十一郎,行四度职,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堡,元朝江西葛地人,大明洪武己酉岁(1369年)奉上徙民之诏,携子经广东兴宁大坪,至惠州府龙川县张坊里雉鸡笼高笏池(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张乐村张坊),择地经营起造房屋,格取巳山亥向兼丙分金为祠宇,定居立业。大明隆庆己巳岁(1569年)遭流贼之变,屋宇被焚。明朝万历十七年己丑春(1589年),文信公六世裔孙积序公(字德朝,号近庄)与积康(号爱庄)、兰塘(名祖仁)、东庄(名存周)、存渭(号霍溪)、存浩(号磻溪)等六人创议在张坊原老屋处重建了丘氏宗祠。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重修。至今,张坊丘氏宗祠虽历四百多年风霜雪雨,前栋门楼已塌,但厅堂主体尚存。祠堂对联篇目较多,常用门联为:“南山紫气辉仁里,北阙恩光照笏池”、“秀聚大江水,光腾高笏池”、“礼乐家声远,诗书德泽长”、“系出河南经派别支分到此间始创宗基又是水源木本,龙来霍岭看屏开帐展於斯处结成祠宇洵为地久天长”。文信公生卒不详,清未以来,本地系谱和外地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