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狄三及“进藏英雄先遣连”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
哲学家认为,人生是立体的,也有长、宽、高三个尺寸。长度是寿命,宽度是视野,高度则是成就。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心灵已经抵达了那里。苏格拉底为了维护真理和正义,镇定自若地饮下毒酒;李大钊、瞿秋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从容就义……因精神的高贵,他们的生命需要人们用心灵仰望。
我们来到新疆喀什。在“进藏英雄先遣连”荣誉室,倾听一个人和一个连队的故事:他,只有凭人们印象回忆勾勒的一幅画像,连一张正规的照片都没留下……然而,无论岁月怎样地流逝,这个名叫李狄三的“党代表”和他的连队,永远是这里的“精神偶像”,永远是这里的新鲜话题……
党中央毛主席电令他们进军西藏
建国之初,王震率一兵团挺进新疆时,党中央毛主席电令:“你们进军新疆的任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
南疆与藏北阿里之间,横亘着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喀喇昆仑山,高寒缺氧,路断鸟绝,是令人谈而色变的“无人区”。完成这项重任丝毫不亚于长征路上飞夺铁索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
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落在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一团一连肩上。这是一支由汉、维、蒙、回、藏、锡伯、哈萨克7个民族137名官兵组成的民族兄弟连。彭德怀向当面受领任务的何家产师长提出了四个“最”的要求:最好的、最过硬的、最能吃苦的、最善恶战的。王震的要求更为具体:“派先遣连进军阿里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行动,选配的干部一定要懂政策、守纪律、作风过硬。”
当郭鹏军长提到李狄三时,左齐、王恩茂、何家产不约而同地点头。
李狄三出生在河北无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1939年6月,参军到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深受贺老总喜爱。他作战勇敢,聪明好学,紧张的战斗之余,抓紧时间学文化,能写能说能唱,吹笛子是他的拿手好戏,经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三五九旅任指导员。抗战胜利后,李狄三先后任保卫干事、民运股长、联络股长、保卫股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重大战役,9次负伤,3次荣立大功。
虽然久闻其名,左齐副政委还是亲自到团里了解这位得到贺老总和郭军长欣赏的“人物”。经过考查,左齐放心了。受领任务铿锵简短。李狄三以“一定不辜负党的希望,坚决完成任务”做了回答。
1950年7月27日,李狄三带着参谋周奎棋和干事陈信之,从驻地和田赶赴于阗,和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清云交谈后,立刻到各班排,仔细检查干部战士的行装。考虑到一连远离后方,孤军深入,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和困难,各级党委和首长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彭德怀从西宁给先遣连调集了150顶皮帽子,选派了两名翻译,还有一幅罕见的分省地图——那是陈毅从香港买来送给他的;王震拿出了家底——毛主席在西柏坡送给他的四支“救命药”盘尼西林;郭鹏将从国民党一个旅长手中缴获的心爱之物望远镜和指北针也拿了出来;何家产献出了自己的坐骑“黑流星”;王恩茂脱下自己的羔皮衣……
准备工作就绪后,李狄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旋律,填写了《挺进歌》:挺进/挺进/挺进/向西藏/向阿里/向祖国的边疆进军/那里的穷苦奴隶/多少年来受着剥削压迫/早就盼望着人民军队去解放他们……
晚上,李狄三集合全连战士,一句一句教。很简单,旋律也不复杂,但唱得大家热血沸腾。
1950年8月1日上午,李狄三率先遣连从新疆最南端的于阗县普鲁村宣誓出征。李狄三和全体官兵举着大旗,高唱《挺进歌》出发了。
这是进军西藏的第一支部队,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经历的是一次闻所未闻的远征……
15天九死一生、艰苦卓绝的行军
“挺进!挺进!挺进!向西藏,向阿里……”
战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挺进歌》在亘古荒原上回荡,李狄三带领先遣连官兵在崎岖山道上艰难跋涉。阿里地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是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
离开于阗4天之后,先遣连穿过“昆仑第一虎口”——赛虎拉姆大石峡,进入飞鸟不到、人迹罕至的昆仑山腹地。黄昏时分,李狄三带领最后一个小分队,拉扯着瘫软疲惫、吐着长舌的坐骑,喘着粗气爬上海拔5517米的库克雅达山顶。战士们纷纷瘫坐在地上,李狄三走到战士们面前,大声说:“同志们,首长在看着我们,阿里人民在盼望我们,我们一定要坚持住,走到阿里。”说着,扶起一个生病的战士往前走去。他们趟过白雪覆盖的乱海子和埋衣山,爬过野马山和野牛过夏……一路上,严酷的考验接踵而至:冰雹打、风雪袭,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使身上的皮衣像一层薄薄的牛皮纸;严重的缺氧,老让人呼不出憋闷的那口气,又吸不进急需的那口气。
一天,连队正在山道上攀行,晴朗的天空转眼阴云骤聚,闷雷在头顶炸响,鸡蛋大小的冰雹倾泻而下,打得人仰马翻。走在队伍中间的李狄三大声喊:“往两头传,靠住石头,拉住马匹。”冰雹过后,队伍重新集合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