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量子力学诞生.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氢原子线光谱的解释 根据这两个假设,可以圆满地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假设氢原子中的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 + Fc ?v r e 由量子化条件 * 电子的能量 与氢原子线光谱的经验公式比较 根据Bohr量子跃迁的概念 得 Rydberg 常数 与实验完全一致 * (3)量子化条件的推广 由理论力学知,若将角动量 L 选为广义动量,则θ为广义坐标。考虑积分并利用 Bohr 提出的量子化条件,有 索末菲将 Bohr 量子化条件推广后,量子化条件可用于多自由度情况, 这样索末菲量子化条件不仅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且对于只有一个电子(Li,Na,K 等)的一些原子光谱也能很好的解释。 * (4)波尔量子论的局限性 1. 不能证明较复杂的原子甚至比氢稍微复杂的氦原子的光谱; 2. 不能给出光谱的谱线强度(相对强度); 3. Bohr 只能处理周期运动,不能处理非束缚态问题,如散射问题; 4. 从理论上讲,能量量子化概念与经典力学不相容。多少带有人为的性质,其物理本质还不清楚。 波尔量子论首次打开了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它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 §3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L.De Broglie 关系 (二)de Broglie 波 (三)驻波条件 (四)de Broglie 波的实验验证 * (一)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 德布罗意 (L. De Broglie, 1892-1960)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1923年,德布罗意试图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1924年,在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德布罗意波,同时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 爱因斯坦觉察到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重大意义,誉之为“揭开一幅大幕的一角”。 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 一个质量为m的实物粒子以速率 v 运动时,即具有以能量E和动量P所描述的粒子性,同时也具有以频率n 和波长l所描述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关系 如速度v=5.0?102m/s飞行的子弹,质量为m=10-2Kg,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如电子m=9.1?10-31Kg,速度v=5.0?107m/s,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太小测不到! X射线波段 * (二)de Broglie 波 因为自由粒子的能量 E 和动量 p 都是常量,所以由de Broglie 关系可知,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的频率ν和波矢k(或波长λ)都不变,即是一个单色平面波。由力学可知,频率为ν,波长为λ,沿单位矢量 n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可表为: 写成复数形式 这种波就是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单色平面波,或称为描写自由粒子的平面波,这种写成复数形式的波称为de Broglie 波 de Broglie 关系: ν= E/h ? ? = 2? ν= 2?E/h = E/? λ= h/p ? k = 1/ ? = 2? /λ = p/? * (三)驻波条件 为了克服 Bohr 理论带有人为性质的缺陷, de Broglie 把原子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即把粒子能量量子化问题和有限空间中驻波的波长(或频率)的分立性联系起来。 例如:氢原子中作稳定圆周运动的电子相应的驻波示意图 要求圆周长是波长的整数倍 于是角动量: de Broglie 关系 r 代入 玻尔量子化条件 * de Broglie 波在1924年提出后,在1927-1928年由 Davisson 和 Germer 以及 G.P.Thomson 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θ 法拉第圆 筒 入射电子注 镍单晶 ? d 衍射最大值公式 (四) de Broglie 波的实验验证 实验测得的值与根据德布罗依关系式计算的值十分接近,证实了物质波波动性的客观存在,而且还定量地证明了德布罗依关系式的正确性。 德布罗依关系 * 电子衍射实验 1、戴维逊-革末实验 G M 戴维逊和革末的实验是用电子束垂直投射到镍单晶,电子束被散射。其强度分布可用德布罗意关系和衍射理论给以解释,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的存在。1937年他们与G. P.汤姆孙一起获得Nobel物理学奖。 实验装置: 电子从灯丝K飞出,经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通过狭缝后成为很细的电子束,投射到晶体M上,散射后进入电子探测器,由电流计G测量出电流。 K * 实验现象: 实验发现,单调地增加加速电压,电子探测器的电流并不是单调地增加的,而是出现明显的选择性。例如,只有在加速电压U=54V,且θ=500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