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并行处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并行处理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并行处理 课程代码:210.503 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 □二级学科基础课 □其它: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适用层次: 硕士 □ 博士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C语言,算法,数据结构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 年 龄 学术方向 金海(负责)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 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邵志远 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吴松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 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石宣化 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陆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 4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
金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获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今,先后任华中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院长,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至2000年先后在德国Chemnitz大学科研合作、在香港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863信息领域先进计算主题专家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973计划项目“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的专家组组长、“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IEEE及IEEE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ACM会员,全球网格论坛策划委员会(GFSG)委员。4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23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主持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863重点项目、CNGI项目、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体系并取得产业化效应。获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检索2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62项。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适应并行计算需求不断增长,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并行计算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并行计算技术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主要涵盖了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编程模型、并行算法设计、并行性能分析以及并行编程涉及的调度、负载均衡与I/O等内容。既介绍了当今科学家在并行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介绍了并行计算在科学与工程计算及信息服务领域应用的大量实践经验。本课程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 (2学时)
§1.1
§1.2 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1.3 能源危机与新技术浪潮
第二章 (2学时)
§2.1 §2.2 现代分层编程框架
§2.3 通信抽象层
§2.4 并行计算架构模型的演进
§2.5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
第三章 (2学时)
§3.1
§3.2 基本的程序设计问题
§3.3 同步机制
§3.4 消息传递编程模型
§3.5 多层之间的设计问题
§3.6 命名与操作
§3.7 访问时序
§3.8 数据复制
§3.9 通信效率
§3.10 通信开销模型
第四章 : 概述 (2学时)
§4.1 (用例学习)
§4.2 逐步尝试编写并行程序
§4.3 简单的并行程序
第五章 :性能 (2学时)
§5.1
§5.2 通信、数据缓存与架构的关系
§5.3 性能优化
§5.4 处理器执行时间可视化组件
第六章 : 用例学习 (2学时)
§6.1 1: 模拟洋流
§6.2 用例2: 模拟银河演进
§6.3 用例3: 光线追踪
第七章 (2学时)
§7.1
§7.2 组织结构问题
§7.3 性能问题
§7.4 开销问题
第八章
§8.1 (负载和架构的) 性能与扩展
§8.2 通过模拟来评价架构
第九章 (2学时)
§9.1
§9.2 问题的直观表现
§9.3 缓存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