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义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南园》一诗,语言直白,读后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是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而《马诗》则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 【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课堂训练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渲染、烘托、衬托的区别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渲染——气氛; 烘托——感情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烘托和渲染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视听结合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比喻借代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析】 “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析】 “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反复 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深化主题,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 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设问 概念: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 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析】诗句意思为: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 反问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对比 作用: 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析】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用典 设问 比喻 拟人 叠字 拟人 双关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8、秦时明月汉时关( ) 9、举酒欲饮无管弦( ) 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 。( ) 夸张 互文 借代 拟人 设问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