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整理.pptVIP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整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壶漂泊 浪跡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方文山 ·《东风破》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反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 9. 修辞格介绍 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借代的类型: 1.特征标志带本体 用借体(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或者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子:你们这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全包了。 那边的椅子上左边坐着时长衫、马褂,右边坐着是西装。 2.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者事物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子:中国人民中间成千上万的“诸葛亮”啊。 在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 3.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子:他鬼着呢,就怕说错了话,丢了“乌纱帽”。 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 用“小米”代替军需供应,用“步枪”代替武器装备。 4.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例子:江山如此多娇。 用“江山”代替“祖国”。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者暗喻,借代则不能。 ②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如“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 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 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等。 ③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如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帐。 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帐。 “歪嘴巴”是那个人长相上的特征,与所代的人有关联,是借代;而“寄生虫”与本体之间并无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和“寄生虫”有相似之处,所以它是借喻。 修辞训练——借代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对 偶 2004年高考仿写对联题 浙江试题: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古今 下联: 3、反复的作用: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4、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语言的罗嗦,是一种语病。运用反复切忌为反复而反复,必须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要从表达的实际出发决定是否运用。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