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报》在新时期下的传播实践探析.docVIP

《北京科技报》在新时期下的传播实践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科技报》在新时期下的传播实践探析.doc

  《北京科技报》在新时期下的传播实践探析 摘 要 《北京科技报》作为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专业化科学传播媒体,在传统媒体逐步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时,积极寻找出路,创新传播方式,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出新的探索。本文将以《北京科技报》为例,分析科技类纸媒在新媒体时代激流中的自我突破和创新。 中国 8/vie   关键词 科学传播;新媒体;传播策略;O2O融合传播微信;科学加App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1674-6708(2017)181-0007-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时代新媒体快速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学传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科技报作为科技类专业媒体顺势而为,打造“一刊一网两微多平台”为积极探索科学传播提供新思路。   1 新时期传统媒体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高效的传播速度、精准的推送定位、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翘楚。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迎来一轮“寒冬”,在传媒产业的优势地位逐步削弱。面对诸多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同行因生存危机而不得已关门大吉的严峻形势,不得不使得传统媒体人深入思考――新时期传统媒体的出路将在何处。   2 科技媒体进行科学传播时面临的困境   科技媒体在进行科学传播实践时,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来自信息源本身的晦涩难懂性:科学因其本身的逻辑严密性、客观性,就有高山流水难遇知音之嫌,想令普通公众爱上科学确有难度。   二是来自信息编码手段及传播方向的单一性:传统的传播手段单一,“一对多”“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也制约着科学传播的效果和吸引力。   三是信息译码者自身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公众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对所接收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四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的科技媒体而言既是挑战亦是机遇。相比新媒体的丰富形式,传统科技媒体的传播方式略显单薄;也正是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在做科学传播时开始积极寻求新思路,并且借助新媒体不断创新传播方法和渠道。   3 O2O立体化融合传播   O2O立体化融合传播是指将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将线下传播与线上传播相结合的一整套融媒体传播模式。在科技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报网融合、信息传播与互动活动联合开展、社会化泛媒体建立等。   4 立体化融合传播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   《北京科技报》创刊于1954年,作为全国最早的科技类传统媒体,曾一度辉煌,但在数字化传媒的新时期也曾面临巨大的困境,甚至无法承担一个科技类传媒所应担负的社会性功能。自2004年以来北京科技报大胆进行传播方式的改革及创新,利用O2O立体化融合传播模式,打造“一刊一网两微多平台”及线下的系列品牌活动,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更为亲切有趣地传递给受众,形成高效互动、双向循环的传播新模式,为自身发展迎来新契机,同时也为科技媒体界的科学传播带来新气象。   4.1 大众传播,内容为王   立足精品内容生产,塑造权威科学IP,以图书出版为主的大众传播是传统科技媒体的立身之本。北京科技报以《科技生活》为主刊,强调“阅读科学也是享受”,将“科味”与“人味”完美结合,趣味性和权威性相结合,热点和科学角度紧密结合,打造离公众生活最近的科技周刊。启发受众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活,用科学的思维开展工作,使科学传播与受众生活紧密相连。   生活科普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满足高端受众的探索是科技类媒体的时代责任。自2015年起北京科技报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Popular Science》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唯一版权方,正式开启了国人的《Popular Science》之旅。   除此以外,《北京科技报》还将主刊的“漫画”专栏,集结成册出版了《阿基米德怪科学》,深受广大青少年受众喜爱,掀起科普图书的阅读热潮。   4.2 网络传播,开辟科普新阵地   4.2.1 科技生活网建设   科技生活网站建设是《北京科技报》最早的网络科普阵地,构建了一个新式的“科普万花筒”、科学传播综合页。主界面主要展现《科技生活》周刊的精品内容,其他栏目板块主要有:推荐、专题、活动、图片、视频、游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进入相应模块,了解相关知识、资讯或是进行游戏互动等。   4.2.2 “两微”建设,微信、微博发力科学传播   “掌上科普”和“科通社”是《北京科技报》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北京科技报》向新媒体进军的标志。微信公众号建立在强连接闭环结构的微信朋友圈中,也是自媒体发声的主要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科学信息,借助微信朋友圈用户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