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
——一位永不坠落的明星
摘要:细拣诗词海滩之蚌螺,俊卿犹如黄河之赭砾,其中不罕敢于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旷古奇俊,这颗精诚“珍珠”时,终难免逊色落彩。子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是一位乐天派的代表诗人,却又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这位道德家虽没有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系天下,但他也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不光因诗而被人广为流传,他的散文,他的画作,他的书法更是被后人称颂道好,苏轼是一位难得的诗品、人品兼具的豪放派诗人。
关键词:性格言辞 囹圄 乐观豁达 超然之道
正文:苏轼这位文学泰斗,亦是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达豪放诗人,他的人生与其他诗人究竟有何区别,为何他的名声如此绵延浩大,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或许通过这篇简短的描述与自我感想会带领你走进苏轼的世界。
(一)蚌壳中的秘密
谁都知道,不是每个蚌都能酝酿出珍珠,而苏轼的诞生却让所有的蚌因他而徒增异彩。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钟灵毓秀孕育了苏氏之雅韵,还是苏氏家族的显赫让“红尘俗子”对眉山更加青睐。“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的文学造诣实属难得,尤以苏轼为最高。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曾预言,苏轼将来的声名必将超越自我,尽管醉翁是当时不可撼动的泰斗。苏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为时人所歆羡,苏轼很小的时候,家庭就给予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母亲解读经典史籍,塑造人格榜样;父亲在其刚会诗词时就教导须以淳朴落笔。从苏轼随后的诗词中,即可略窥其文品、人格之大概。
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固然是惊采绝艳,但在泱泱五千年的黄河里,才华洋溢的不知其几。司马迁的史书为无韵之离骚,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江淹的赋文错彩镂金,柳永的词缠绵绻缱……然而苏东坡,唯有苏东坡,才让我在欣赏其才华之外,产生感情上的倾慕。
(二)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苏轼的生涯中,伴其荣辱繁枯的除了其妻妾外,其弟苏子由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手足情深,“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虽均遭排挤、贬谪,但苏辙性格沉稳、隐忍,能够相时而动以明哲保身。而苏轼则有点急躁,性情放浪,爱幻想,有诗人的情怀。遇品质恶劣之人、社会的阴暗面或不满政局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经常出言不慎。子由常劝他不要过于计较时弊,“一日空闲长似两日”可以长寿,劝他“三缄其口”。后来证明,苏子由的宦海生涯比哥哥走得更远。而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定,从显贵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黎民疾苦。贬谪途中的苏轼也自嘲:满腹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不合时宜。
苏轼的“言”是闻名的。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讥讽时政,论辩是非,不久即遭贬黜。此时的苏子依然踌躇满志,大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蛊诬,强加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其坎坷的遭际,源于“出言不慎”,且奈何不了那样的政治环境,苏轼也只能苦笑:“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三)不热衷政治,却为政治所囹圄
早在贬至杭州途中,苏轼对政治热情已不似当年,曾谓其弟曰:“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 兄弟均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礼,下无义,贼民兴,丧无日矣。”从政,尤其是在朋党林立的神宗朝,官吏除了谨言慎行外,难免要圆滑,这大概是讲究原则的苏轼所不愿的。林语堂:“苏轼在官宦生涯中,既想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又要兼顾明哲保身的官宦之道,激荡冲突,天性使然,苏轼选择了前者。”
在政治上,苏轼可能过于追求完美,过于强调政治理想了。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当政,均将苏轼排除在集权之外;孰敌孰友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而几朝皇太后对其的恩荫更是绝无仅有的。神宗之后、哲宗祖母均特别欣赏其才情,辅以重任。但宋朝皇太后均是因皇帝年幼主持朝政,待其长大便及时还政于皇帝,所以,仅靠几位贤德的女性,在官场上还是不稳定的。神宗之后的几位帝王,虽有任用苏轼,但似乎更仰慕其才学,赐翰林学士之类,或许只是朝廷的装饰,借以笼络知识分子。苏轼的政治抱负根本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只有谦退。语堂先生称他为谦退大师:不热衷政治,却为政治所囹圄。欲归隐却不能,终生为政治所累。
(四)“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苏子瞻毫不失落,他始终认为秋风、明月本无常主,当时尽情去感受便了无遗憾了。天生乐观豁达,随遇而安。
赴任杭州太守,毫无对权贵的依恋,惟有兄弟情深。抵达杭州后,便致力于当地建设。提出公益方案,设立杭州第一家医院——“安乐坊”,清洁城中居民供水,还整顿西湖,这些关联百姓切身利益的举措立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几年后,调往密州,物资匮乏,时常求得杞菊食之,扪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