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后梁 汴州(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后唐 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吴国 广陵(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南唐 金陵(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前蜀 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闽国 长乐(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长沙) 896年——951年 马殷(无庙号) 南汉 兴王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隐 荆南(南平) 江陵(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高季兴(无庙号) 吴越 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北汉 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五代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初,已经掌握实权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就这样,赵匡胤黄袍加身,逼小皇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与两汉和唐朝的建立有什么不同? 两汉和唐朝的建立都是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北宋的建立是大将篡权。 北宋建国与五代各个政权一样,都是大将篡权。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重蹈五代的覆辙,而且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呢? 五代后期,从人民的愿望、经济发展及统治者自身等三方面看,统一的因素都已具备。 正确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九年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大家要注意的是,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宋太祖称帝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就是:五代以来,兵家夺权,战争不休,统治者的地位极不稳固。好我们来看看宋太祖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目的 ①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是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也是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自己的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赵匡胤本人就是拥有实权的禁军将领,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当上了皇帝。为了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政权。 2.措施 大家还记得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吗? 从唐末开始,地方节度使掌握兵权,以后经过唐末农民战争,地方藩镇的势力更大,拥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等,造成“君弱臣强”。于是赵匡胤针对这些,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集中军权。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 利用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各地方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一半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最大限度地把政权、财权、军权从地方藩镇手中夺取过来,收归中央,集中到朝廷皇帝手里,以达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复辟的目的。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宋初沿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