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瑟和声甘为茧漫舞青泥化彩蝶.doc
琴瑟和声甘为茧漫舞青泥化彩蝶
孟繁志和翟培英,这是两个社会公众有些生疏的名字,他们是画家,是为数不多的执著守护着传统的苦行者;他们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恩爱夫妻。
孟先生出生于工艺美术世家,家学渊源,酷爱美术,幼时经家人安排拜老画家张兆君为师,得正统真传。成年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其间接触到大量国宝真迹,又得以和很多当时共同工作的前辈专家朝夕相处,受益匪浅。
翟培英女士天开1窍,自幼喜欢绘画,先后得多名民间传统艺人指点,后机缘巧合在1975年正式拜任率英先生为师,投到任氏门下,自此技艺精进,渐归正统。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多次在青年画展中获奖。
由于同在1个传统美术圈子里,两人得以相识相知,共同的职业和理想把两个人牢牢的拴在了1起,孟先生豁达率真,虽出身世家,但仍是布衣情怀,气度风格于自然中流露;翟女士温良灵秀,作画时笔法如其人,细腻纯美。同为画家,携手创作,两人1刚1柔,刚柔得以相济。遇有问题,浅斟慢琢相敬如宾,着实羡煞很多了解他们的同行和朋友。2人待人极为谦和,热情而礼周,与之交流常有春风拂面之感,说其尽得前辈老派艺术家之做人精髓当不为过。
夫妇两人主要创作的是传统中国画中最耗费功夫的工笔重彩人物组画。工笔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全盛在唐宋,元明后工笔人物画开始衰落,游离了写意传神的美学准则,而逐渐堕入了低谷,解放以后工笔画虽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有了1些突破,但却没有自觉的继承写意传神的传统,反而向刻意求似?外表的肖似?、刻意求全、刻意求细的方向发展,流行开来的也多是1些小品花鸟,虽也1时兴盛,但是当代工笔画作品在创作的运思经营和艺术技巧的完善上能够与古代如《女史箴图》、《高逸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等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比肩的力作还不多见。这1方面是时代进步、艺术门类空前丰富所至,但是另1方面也说明了当下浮躁之气之盛行。
在这种情况下,孟翟2人决意穷毕生精力发掘整理传统工笔绘画技法,努力恢复工笔人物组画“写意传神”的美学最高境界。守护和发扬传统,似无锐意创新之奇功,但是更要有大决心和大智慧。世代传袭下来的传统工笔大作,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瑰宝,面对着这些几乎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或许轻松绕行及独辟蹊径是更好的办法。然而他们选择的还是坚持传统,这1坚??褪?0余年。为了恰当准确地表现创作作品时代的细节特征,画家夫妇精研历史,对涉及朝代的社会形态、官制、服饰、车马形制和建筑形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坚持严格按照传统的工笔技法作画,省却捷径,不惜化简为繁,在有些作品的创作上甚至追求绘画材料和笔法技法的复归古时原貌!他们的这1努力,逐渐得到了很多了解他们的老艺术家的认可和支持,很多珍贵的古画和文史资料被送到孟翟夫妇的手上供他们创作时参祥。老艺术家的支持和无私帮助更加激发了孟繁志和翟培英夫妇的历史责任感和创作动力,也使他们获得了继续深入的信心和必要的资源,也是机缘巧合,也作风云际会,历史选择了他们作为这个时代的承上启下的传承者。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人40几岁前,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相继创作发表了多幅工笔大作,多幅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及海内外美术馆馆藏,亦有数张佳作被海外私人收藏家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夫妇2人的多幅作品制成年历。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和参加画展,2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当年受新加坡当地美术机构邀请,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传统工笔画展,画中流淌的纯正的中华文化的血液以及画作中蕴含的本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的吉祥符号、传统的礼教文化、释道哲学等等……和当地华人内心深处的寻根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受到当地大中华文化圈的认可,本来只做展示的40余幅作品(小品居多)刚1开展就被当地美术馆和各界名流通过各种渠道“婉言强行收藏”,鉴于当地华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夫妇2人多年来希望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夙愿,两人笑而任之。后又被台湾名家力邀转展台湾,亦收获良多,尤其是得以通过此1渠道接触台湾画界多位纯正的传统继承者,相互交流传承了很多老祖宗的好东西。
小有所成之时,又得到启功、董石良、刘炳森等前辈名家的悉心指点和欣赏,遂又进1步。当是时,多名画商及知名画廊托人接洽孟翟夫妇2人,愿意出资包装推广。因两人醉心于进1步创作,未敢即求浮名,也因为感到继承发扬“写意传神”的工笔传统的路还很长很远,最终都被夫妇两人婉言谢绝了
正当两人的传统工笔绘画事业1路东风之时,他们却突然的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其中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两人很少对人表,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两人都觉得需要沉下心来总结和归纳1些东西,这1沉就是15年。现在看来,这沉寂的15年是潜心创作的15年,是凤凰涅磐的15年,是经历了太多的过眼烟云,大彻大悟的15年,也是夫妻坊ブС郑?噱σ阅??5年。但在当时两个创作力旺盛的画家在事业上升的壮年时期抽出15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