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 河南南乐一中 刘少华 邮编:457400 E---mail:lsh_123@ 文句衔接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题型之一,基本是年年出现。衔接题是命题人从原文中抽出一段话,然后,设定几个相似选项与原文放一块以供选择,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才能准确、快速做答,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陈述对象一致 有的衔接题,命题人有意在选项中把陈述对象“偷梁换柱”,使前后陈述对象发生改变,以干扰作答。如: 填到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侦察,中午12时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款和赃物。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款和赃物。 答案应为D,因为A和C项的前一个分句将陈述对象换成了“犯罪嫌疑人”B项的后一个分句则换成了“赃物和赃款”,只有D项与原句保持了一致。 二、句式一致 只有保持句式一致,才能使整个句子语义流畅、节奏感强,取得一个好的表达效果。如: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每逢深秋时节,(a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b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②赵院长总保持着学者的风度,(a脊背挺直,面容和蔼,b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金丝眼镜后面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答案应为D,因为①句括号后“松竹山茶”是名词性的四字短语,a项后半部分“俯瞰槐榆丹枫”是动宾结构,b项后半部分“槐榆丹枫”才是名词性的四字短语,b比a更恰当,因此排除A和B。②句括号前“学者的风度”是偏正结构,而a是主谓短语,b项才是两个偏正短语,因此排除C项。 三、前后照应 有些题的某个选项与前面或后面能够相互照应,使结构严谨,意思完整,中心明确。如: 在下文划线处,依次填入哪组词语最恰当( )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 ;我得到了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 。 ①黑暗的深渊 ②貌似善良的虚假 ③深恶痛绝的狡诈 ④犹豫之岸的彷徨 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应为D项。因为,分析原题结构,“我得到了┄┄,便告别了 ┄┄”,可知,后面所填内容正好和前者有对应关系。“黑暗的深渊”应与“光亮的一闪”照应,“貌似善良的虚假”应与“真诚”照应,“深恶痛绝的狡诈”应与“友情”照应,“犹豫之岸的彷徨”应与“希望之舟”照应。故选D。 四、语境统一 有的衔接题,从其它角度都无可挑剔,那么,我们就应从语境的角度入手加以区别、分析。如: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代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答案应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境测试题,从语法和语句搭配的习惯看,各选项都可以。但从语境角度分析,情况就不同了。题材反映的是:几处坟地,破碎的石碑,字迹模糊,四周寂静。营造了一种萧条、肃杀、破败的氛围。A项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清新明朗的景色都与语境不合,C项描绘的景色虽然跟下一句一致,但角度不对,“矗立在江对岸”又怎能望到江对岸坟地石碑上的模糊字迹呢?不合情理。因而只有B项才与上下句最衔接。 五、因果条件有 有的衔接题,从原句中抽出语句后,打乱顺序,重新排列,以干扰做答。这时,我们就应看一下分句及成分间的因果条件先后,然后加以分析做答。如: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认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他教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书。” ,所以他主张要扩大眼界,扩大生活范围,“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才有丰厚的“库存”。 这样,才有丰厚的“库存”,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生活有丰厚的“库存”,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 罗枯肠,无从下笔。 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