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移植与文化交流:15-17世纪广东人与越南.pdf

贸易、移植与文化交流:15-17世纪广东人与越南.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贸易、移植与文化交流:15-17世纪广东人与越南

貿易、移殖與文化交流:15-17 世紀廣東人與越南 李慶新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歷史研究中心 20 世紀 40 年代末,陳序經先生在討論越南問題時指出:越南自漢代以來長 期爲中國版圖之一部分,其文化之爲中國文化,是自然而然的。在明朝,越南對 於四書五經的誦讀,又積極提倡,而衣服裝飾,也又從了明制,所以越南的華化 程度,更爲深刻,直到現代,在越南可以隨時隨地見到中國文化在越南的留痕。 房舍而尤其是廟宇,是模仿了中國的樣式,所謂舞文弄墨的對聯,又像有求必應 的牌額,北至河內,南至河仙,都可以看到。此外,社會制度,以至於所謂種種 的精神文化,也尚遺傳到今日的,不可勝舉。①可見中華文化對越南影響之久遠 與深廣。 作爲越南的山水相連的近鄰,廣東與越南無論在地理、歷史、種族等方面都有非同尋常 的緊密關係。秦漢時期兩地曾長期隸屬於相同地方政權的管轄之下,東吳以後交、廣分治, 但作爲南中國新興的經濟區,兩地是互利互動、共同發展的。隋唐帝國“郡縣其地”,嶺南 道再次把交廣地區統轄在一個相同的行政、軍事區域之內,南海、交趾是嶺南經濟區兩大中 心和南海貿易樞紐。南漢以後安南逐漸走向獨立,並與宋元兩朝確立藩屬關係,越南朝貢, 例由兩廣水陸通道來華。明清時期中越兩國長期維持以朝貢貿易爲中心的宗主國與藩屬的邦 交、外貿關係,廣東是溝通中越的主要孔道。兩國民間交往相當密切,貿易、移殖、文化交 流持續不斷,對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本文從區域角度探討明代至清前期廣東商民在越南的貿易、移殖活動,揭示其在明清中 越關係尤其是雙邊經濟文化交流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 廣東商人与越南貿易 (一)明代廣東對安南、占城、真腊貿易 唐宋以降,廣東商民下海貿易、流寓南洋等地者越來越多。明前期滿者伯夷王朝統治下 的三佛齊舊港(Palembang,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國人多是廣東、漳泉等處人逃居 此地”。②廣東人陳祖義,舉家遷居該地,“充爲頭目,甚是豪橫,凡有經過客人船隻,輒 便劫奪財物”。③南海人梁道明,貿易於舊港, “久而情熟,挈家住居,積有年歲,閩廣軍 民棄鄉里爲商從之者至數千人,推道明爲長”,“雄視一方”。④ 永樂五年(1407),鄭和 船隊航經舊港,遣人招諭陳祖義;陳詐降,謀襲官軍。有施進卿者,亦廣東人,向鄭和告密, 鄭和乃派兵擊陳祖義。明朝設舊港宣慰司,以施進卿爲使,賜誥印及冠帶。⑤施進卿成爲舊 ① 陳序經,《越南問題》(嶺南大學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民國三十八年),第12-13 頁。 ② 馬歡著、馮承鈞校注,《瀛涯勝覽校注》“舊港國”條,(中華書局,1955年),第 16 頁。 ③ 馬歡著、馮承鈞校注,《瀛涯勝覽校注》“舊港國”條,(中華書局,1955年),第 16-17 頁。 ④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八《爪哇》;《明史》卷三百二十四《三佛齊傳》。 ⑤ 《明太宗實錄》卷七十一,永樂五年九月壬子。 1 ① 港“大頭目,以主其地”。 廣東僑民在安南、占城、暹羅(今泰國)、北大年 (Patani,又作 大泥、佛打泥,今泰國北大年府)、馬六甲(Malacca,今馬來西亞馬六甲)、爪哇的杜板(Tuban, 今印度尼西亞爪哇東北岸之廚閩)、新村 (Gresik,又名革兒昔,錦石,今印度尼西亞東北部 格雷西)、蘇魯馬益(Surabaya,又名泗水,今印度尼西亞爪哇東北岸的蘇臘巴亞)、萬丹 (Banten,又作順答、下港,今印度尼西亞爪哇西北岸萬丹)、巴達維亞 (Batavia,今印度尼 西亞雅加達)、摩鹿加群島、菲律賓等地都建立了雄厚的基業。② 明中葉以後,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人們的商業活動增多,商品意識隨之增強,“人 多務賈,與時逐”; “農者以拙業力苦力微,輒棄耒耜而從之”。③逐利四方,遠走東西二 洋。時人陳全之謂:廣東濱海一帶,“島夷之國數十”,“時時出沒”;“諸郡之民,恃 山海之利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