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解题基本规律和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线性代数解题基本规律和方法

线性代数解题基本规律和方法   线性代数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作者在多年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发现初 学者普遍感觉棘手的是求解线性代数的习题。因此,如何求解线性代数中繁难众 多的题目是初学者逼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线性代数偏重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理论性题目层出不穷,使得求解线性代数题目的方法也各具特色,不再仅仅 是遵循“从结论入手进行思考”的简单解题规律了。尽管求解不同类型的题目, 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但目前普遍认为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应该从结论上溯到条 T T 件。我们欲证明命题“ ”,可先证明另一个与该命题等价的命题“ ”,要证命 1 T T 题“ ”,又可先证另一个等价的命题“ ”,如此下去,最后引出的命题将是一 1 2 个容易证明且与原命题等价的命题。这是一种“连续化显”的思维过程,以它为 核心,可形成一套求解线性代数题目的基本规律。本章正是想通过介绍求解线性 代数题目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提高读者的解题能力。以下分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节、解题的基本规律  在本节中,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求解线性代数题目特殊的思维过程,得出相 应的解题规律。 例1 若A 是一个n×k 矩阵,B 是一个k×n 矩阵,又知AB=O,证明:    秩(A)+秩(B)≤k (6-1)   证 在证该题时,假定读者这样来思考:要证结论(6-1)式成立,能否先证 一个与(6-1)式等价的结论呢?例如 0≤k-(秩(A)+秩(B))。但是我们发现问题仍 无法求解,原因在于(6-1)式提供的信息太少,它没有足够多的特征使我们去确 定另一个与之等价的过渡性结论。反之,原题的条件AB=O 提供的信息相当丰富, 它不仅看作两矩阵之积为O,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它与齐次线性方程组AX=O 联系起来的话,有关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论就可以用于该题目中,矩阵B 的列向 量可视为方程组AX=O 的解。进一步,我们把方程组AX=O 解空间的维数(k-秩(A)) 与矩阵B 的列向量组的秩(也是B 的秩)联系起来,原问题的条件化为另一个更接 近结论的条件:B 的向量全是方程组AX=O 的解,但AX=O 解空间的维数已知是(k- 秩(A)) 从而原问题转化为在新条件下证明(6-1)式成立的新命题(过渡性命 题),该新命题是显然成立的,即秩(B)≤k-秩(A)。  证毕.  在求解线性代数证明类题目时,思维过程常常应该是从条件和结论中挑选具 有更多特征或提供更多信息的式子,通过一系列过渡性命题,最后转化为易于证 明且与原命题等价的命题。本例是从原条件出发,一步步地转化为与结论更接近 的过渡性条件,最后得到的条件与结论已发生直接的联系。我们称这种思维方式 为“变形顺推”的思维方式。由此得出这样一条规律:当条件的特征或信息量优 于结论时,往往应使用顺推的思维方式。  例2 设A 是正交矩阵,且|A |=-1,证明|A+E |=0    证 此例与前例的不同之点是条件和结论都含有较多的信息。例如条件中A 是正交矩阵,隐含了A−1 AT ,于是 1 淘花/文库专用 AT A(E +A−1) 0 |A+E |= | +E |成立。结论|A+E |=0 可转化为 或 A ⋅E +A−1 0 。因此欲证本题,只需证明|A+E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