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元散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元散曲要点

第四讲 元散曲 一、元散曲的形成与发展 1. “散曲”概念的由来与形成 ①元代有散曲一体,却并无“散曲”一名。作为指称元曲体式名称的“散曲”一词,初见于明朱有燉《诚斋乐府》,其所指乃不成套之零散只曲,即人们所说的“小令”。其后,又有以散曲包举小令、套数者。自明清以来,散曲之称名繁多,诸如词、曲、词余、乐府、乐章、清曲等等。 ②任中敏《散曲概论·序说第一》 套数、小令,总名曰散曲。 《名称第三》: 散曲两字,自来对剧曲而言,惟普通以为凡演故事者谓之剧曲,杂剧、传奇皆是也,凡不演故事者即为散曲。以余所知,则此种解释殊非。盖凡所谓事者,不过包含言与动两层,而散曲中记言者有之,记动者亦有之,记言兼记动者亦有之,倘谓内容演故事者即非散曲,断乎不可也矣。······欲为散曲下一定义,或者曰:凡不 须有科白之曲谓之散曲,当较为妥帖矣。至于本为杂剧中有科白之套曲,而选者削其科白,仅登曲文,如《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书所载者,当然不能误认也。据此所列定义,统属于散曲之下者有散曲与小令两种。散套两字,对剧曲中不散之套而言;小令两字,对套曲体制较大者而言;散曲为总名,套曲及小令为分别之名,此原则也。惟明周宪王有燉著《诚斋乐府》二卷,后卷题曰套数,前卷题曰 散曲,而按其内容,则前后卷皆普通所谓散曲。前卷所载,小令而已,是乃又以散曲二字与套数相对而称,不成套之谓散,盖例外也。 ③田守真《散曲得名于何时》: “散曲”一概念出现于明初,趋同于明中叶,而至迟在明后期,便已成为与今日内涵一致的名称了。 ④赵义山《元散曲通论》 元人对于“散曲”的通行称呼是“乐府”,任中敏认为称“乐府”者是“表示其曲曾经文学上之陶冶者”,“与寻常街市中之俚歌不同也”。 2.元散曲的渊源 ①古诗之流变:杨维桢 ②曲源于词:贯云石、虞集 王世贞: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曲藻·序》) 王骥德:入宋而词始大振,署曰“诗余”,于今曲益近······金章宗时渐更为北词。(《曲律·论曲源》) 《四库全书总目》: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 焦循: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 徐渭: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用。(《南词叙录》) 胡应麟:世所盛行宋元调曲,咸以昉于唐末,然实陈、隋始之······炀之《春江》《玉树》等篇犹近,至[望江南]诸阕,唐宋元人沿袭至今。词曲滥觞,实始斯际。(《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五《庄岳委谈》下 20世纪初学人论北曲渊源,亦主曲源于词之说。 吴梅:曲也者,为宋金词谓之别体。当南宋词家慢、近盛行之时,即为北调榛莽胚胎之日。 ③赵义山:应文学与音乐分而论之 北曲曲乐体系的形成,仍是以传统的词乐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再吸收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和北方汉民族的民间音乐,经过融合改造(这种改造应当是双向的),最后才形成一个既主要来源于词乐而又有别于词乐的新的曲乐体系。 北曲文学风貌的形成与民间词传统、文人俗词、苏辛豪放词、宋金道士词以及勾栏教坊之曲有渊源关系,其文化背景,则是 宋以前以文人士大夫为中心的雅文学向宋以后以城市市民为中心的俗文学的转化。 在北曲体制的形成上,与大曲、诸宫调和唱赚等曲式有密切关系。(《元散曲通论》) 3.元散曲的分期 三分法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 二分法:郑振铎 四分法:赵义山 三 元散曲体式特征 1.宫调曲牌 元曲所用宫调,据周德清《中原音韵》统计,有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对于元曲的“十二宫调”问题,明清以来,人们已莫知其详。 曲牌:曲谱制作之学及曲牌来源 2.元曲类型 ①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体式特点:小令曲牌虽然在字数、句数上,都有一定的伸缩性,但这种变化仅限于句组之间,而一首小令的句组数不变。(李昌集观点)元散曲中常用的30多个小令曲调基本没有增句减句现象,仅略有增 字减字的情形,因为作为“单片只曲”的小令,其乐句甚少,所以,小令所使用的曲调也正是靠这种音乐曲式结构的稳定性来保证它的曲式特征的显现的。其文体风格,与套数相比,总体上说是“令雅套俗”(赵义山观点)。 ②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产生上的三种说法: 一,是创作中自发产生的一种体式。 带过曲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来南曲内与南北合套内亦偶尔仿用,即作者填一调毕,意犹未尽,再续拈一他调,而此两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