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圆锥体积为例说明脚本设计方法
课件脚本设计
一、课 题 棱锥、圆锥的体积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
二、教材分析
教材类型分析
“棱锥、圆锥的体积”是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的内容,教材结构上较为明显的体现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提出问题开始,通过发现定理1,寻找定理2,最后由定理1(作为理论依据)、定理2(作为公式形式)合情推理得到定理3,一步步借助逻辑推理实现教学目标。而定理1、定理2的证明则是借助图形的对比、几何体的割补等图形的变换完成教学任务。CAI课件的参与为本节教学内容的讲授提供了优化手段。
表现特色分析
本节课的CAI课件设计在认知表达上有两个特色:(1)两次出现方法的回顾与类比。一次是回顾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找到锥体体积公式的探求方法;一次是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求方法,类比找到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探求思路。(2)两次体现思维的转化。一次是利用祖日恒 原理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转化为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一次是利用补割变换建立了三棱锥与三棱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为了实现这两个特色,本课件充分利用CAI技术的交互功能,设计了一组交互按纽,灵活跳转,及时反馈,表现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借助动态演示技术,设计了多处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教材的难点分析,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CAI创意分析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三棱锥体积公式:V=sh的证明,本课件在证明公式之前,有三处创意的思维设计:第一处是在比较等底面积等高的柱体与锥体的体积大小时,设置了一个截面上下运动时面积的变化数据表,借助数据的比较,学生可初步判断此时柱体比锥体体积大;第二处是在让学生选择用哪个锥体作代表优于寻找一般锥体体积公式时,设计了一个用圆锥形容器装水向圆柱形容器倒水的三维动画,为公式的猜想提供了实验数据;第三处是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对补割法的回忆,为公式的证明提供了方法类比。这三处创意的设计,使公式的发现变得合理,证明也显得自然。在证明公式的过程中,有二处创意的动画分析:第一处是先让三棱锥补成三棱柱,然后向两边拉开,分割成三块小三棱锥,清晰、直观的表现了由补到割的变换过程;第二处是推证三个小锥体体积相等时,为了形象、生动的发现两组小锥体等底面积等高,设计了彩色图形闪动和由割到补、由补到割的往返运动过程,从而看清图形的结构关系,得到公式的证明。
三、流程设计 (制作模块)
情
景 联
想 研
究 推
证 归
纳 应
用
四、制作脚本
课题 棱锥、圆锥的体积 界面主题 情景 (认识、回忆) 媒体 教学内容 (关键词) 制作说明
界面
③ ①
②
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文本
图形 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三个几何体顺次延时3秒播出。
文本
图形
问题:已知锥体的底面积为S,高为h,
求V=?
h
S S SS
保留前面的图形,显示文本(问题);
底面S、高h出现时,彩色闪动一次。
文本
图形
β
P Q
α
祖日恒 原理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在中国古典民乐声中,首先出现图形,然后从下方慢镜头推出文本。 声音 中国古典民乐。 设置一个可开闭的小喇叭。
课题 棱锥、圆锥的体积 界面主题 联想 (回顾1、类比1) 媒体 教学内容 (关键词) 制作说明
界面
③ ①
②
①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文本
图形
动画 回顾1 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用祖日恒 原理推导的?
α
1、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然后动画演示截面在图形内上下运动,并设置一个面积变化数据表。
2、可设置一组“动画”与“停止”按纽。
文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