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仲景擞氘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仲景水气所致病证治疗浅论
郑 波,安 鹏,肖 洋,陈学彬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探讨了张仲景论水气所致病证,将其分为形于外为肿和隐于内为饮两大类,根据各自特点
进行治疗。形于外为肿应治以发汗、利小便;隐于内为饮应治以温化痰饮。
关键词:水气;痰饮;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R256.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8450(2007)02-0019-02
刘渡舟教授指出“水气的概念,应是既有水饮,
又有寒气”,“因水与寒,水与饮往往协同发病。水指
其形,寒指其气,饮则指其邪。二者相因,故不能加
以分割”[1]。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论及水
气所致病证及其治疗的内容散见于各章节之中。如
虽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列了《水气病脉证并
治》专篇,论述了水气所致的以水肿为主的病变,但
水气病变不应局限于形于外之水肿。在《痰饮咳嗽
病脉证并治》中所论述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饮
也是水气所致的病变。而且在《伤寒论》原文的第
40、41条所说的“心下有水气”,第157条所说的“胁
下有水气”,以及第316条所说的“此为有水气”皆是
指水气隐于内为饮而言。因此,水气病变的范畴包
括形于外和隐于内两个方面[2],二者不可截然分开,
但其治疗原则却各有侧重。
1 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的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诸有水者,腰以下
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为仲景治
疗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之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
“腰以上肿者,当发汗乃愈”,是腰以上浮肿为
主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上肿,多因外邪袭
表,或伤及卫气,致使卫气失司,肺失宣发肃降而津
液凝结为水气,说明病位在上在表,故发汗能使滞
留在上部的水气从汗就近宣泄。“风水”是邪气在
表而致浮肿的典型证型,如《金匮要略·水气病
篇》说:“寸口脉浮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
热,名曰风水。”主要表现为面目浮肿,肢体肿胀沉
重。风水又分表虚与表实,表虚者由卫气不能固表
而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治以防己黄芪汤益
卫散邪以固表;若为表实者,则因卫气郁闭不通,以
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而)渴”,治以越婢汤
散邪气以开闭。若病情严重者可以发汗之重剂大
青龙汤发之。
“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是腰以下浮肿为主
症之水气病的治疗原则。腰以下肿,其病位在下在
里,利小便能使潴留在下在里的水湿从小便就近排
出。五苓散是仲景通过利小便而治疗水气病的主
要方剂之一,《伤寒论》第71条所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治以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脾虚阳郁,水气不行而
致的皮水证,治以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分消水湿,
使水气从小便而去。又如《伤寒论》第395条“大
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可见膝胫足趾皆肿,
或腹满,或小便不利,当用牡蛎泽泻散利水清热。
但因本方利水之力峻猛,恐伤正气,故应中病即止。
发汗、利小便是治疗水气之形于外而为肿的主
要法则,此法源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开鬼
门,洁净府”之论。临床上治疗水肿,经常可见到
发汗与利小便同时并用、上下分消的治法。而且当
水气特别严重时,邪实壅盛,痼结不去,严重影响脏
腑气机,此非峻猛不足以开结,可运用攻下之法以
逐水气。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病水腹
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其方可
据证选用十枣汤、己椒苈黄丸、甘遂半夏汤等以攻
逐其水,开破利导。
2 水气之隐于内而为饮的治疗原则
《金匮》之“痰饮”重在饮病,总因阳气衰微、水
饮停聚体内局部脏腑经络而致病。正如徐忠可在
其《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的“饮非痰,实乃有形之
水也”[3]。饮为水津所聚,其性属阴,易伤阳气,遇
寒则凝,得温则行。《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病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水气隐于内
而为饮的各种病变的基本原则。温药有振奋阳气、
开发腠理、通条水道之功。水气在内所致各种病变
应其所在脏腑及部位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因此在治
疗此类水气病变时应具体分析运用。
水气在胃,仲景称其为“水停心下,此属饮
家”,水气停于胃,使胃气失和,上逆致恶心呕吐,
治以小半夏汤蠲饮降逆。另外《伤寒论》第356条
因水停胃中,阻遏气机,阳不外达而出现“厥而心
下悸”,表现为手足逆冷、心下悸,治以茯苓甘草汤
温胃化饮利水。
水气在脾,是指脾失健运,水饮停留,而致水气
内生。《金匮要略·痰饮病篇》“心下有痰饮,胸胁
支满,目眩”,饮邪弥漫于胁肋,故胸胁支满;饮阻
中焦而致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治以苓桂术甘汤
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水气在心,主要是指心阳不足,致使寒水邪气上
逆乘犯阳位,临床上称其为“水气凌心”,在治疗上关
键在于温振心阳。《伤寒论》第65条“其人心下悸
者,欲作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现场电气二次施工方案.doc
- 英语新课标背景下:非纸笔测试在小学英语期末评价中的实践研究.pdf VIP
- 液体伤口敷料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版.docx VIP
- 股市实战绝技汇总篇(精华).doc VIP
- 历年行情的十大牛股.doc VIP
- 安徽省六校联考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6届高三入学素质检测-物理试卷答案.docx VIP
- 基于Ansys CFX的风扇叶片双向流固耦合分析.docx VIP
- (高清版)DB1307∕T 334-2020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规范.pdf VIP
- 中小学教育班班通系统校级解决方案.doc VIP
- 涉税检举奖励制度的运行问题...于68份裁判文书的考察分析_金超.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