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诊断学.doc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诊断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诊断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诊断学   一、中医诊断学考查目标   中医诊断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医诊断学考点解析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疒咅)、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   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痠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7)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的临床意义。   (8)问二便   大便: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问妇女   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带下:带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五)切诊   1.脉诊的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的含义及其脉象表现特征,脉象的生理变异。   3.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   4.相似脉的鉴别,常见相兼脉的主病,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脉症的顺逆与从舍,脉诊的临床意义。   6.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1.阴阳   (1)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   (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同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3)表里出入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3.寒热   (1)寒证和热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寒热转化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3)寒热错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4)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4.虚实   (1)虚证和实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虚实转化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