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救灾文化研究第五章.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救灾文化研究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衍論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類具有民胞物與的感情,見到他人的不幸,都 會感同身受,同時詴著去幫助他人。天災的來臨,正好體現了「人飢己飢,人溺 己溺」的精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風土民情各有不同,對於災荒救助的 方式也不同。「救荒」,在宋代可以說在當代得到不少人的重視。除了儒家文化的 使命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天災頻仍,所以不得不去重視這一塊過去 比較少人去注意的部份。因而,宋代對於救荒一事有了不一樣的作法,同時也突 破過去的辦法,並且在官方規定上加以強化。甚至到了南宋也出現了《救荒活民 書》這樣一本救荒百科全書,都說明了宋代在救荒上的獨特性。而本論文的結論, 先要以王安石的視角來看宋代的救荒文化,來作為討論的基準點。 我們在看宋代關於救災方面的文獻,其實是少有積極作為的,而且又大多困 於國家財政,而難有突破性的發展。王安石曾說:「(仁宗)慶曆以來,南北飢饉 相繼」。但是朝廷因循苟且,雖有賑濟之策,卻多消極無效,「其術不過發常帄, 斂富民,為饘粥之養,出糟糠之餘。」1這樣的作法,出現在北宋中期,對執政 者來說無異是個警訊。王安石又曾說道:「以有限之食,給無數之民,某原其活 2 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無救患之實者也。」富 弼知道三等戶以上有抗災的能力,但是「積貧」卻是存在於廣大中下階級裡。只 是適時的賑災,發放糧食,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 王安石變法伊始,所遇到的頭等大事,就是財政問題。宋代的冗兵、冗官就 是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張載、朱熹就曾推算過,認為養兵就占國家年收入的十 3 之七、八。再加上龐大的官俸、郊賚支出,政府很難從國庫裡再拿出錢來來賑 1 王安石〔撰〕,唐武標〔點校〕,《王文公文集‧再上龔舍人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 卷2 ,頁32 。 2 引前書。 3 張載曾說:「養兵之費在天下,十居七八。今邊患作矣,將謹防於外,脩實於內為持久之計。 而不愛吾財,則患日增。而力日不足,豈善為計議者哉?」張載〔撰〕,《張子全書‧邊議》(景 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97 卷 13 ,頁302 ;朱熹對於國家財政的不足,也明白指出問題的癥結 是在「養兵」這件事情上。他說:「論財賦,曰財用不足皆貣於養兵。十分,八分是養兵,其他 用度止在二分之中。……今朝廷盡力養兵,而兵常有不足之患。自兵農既分之後,計其所費,却 226 濟。所以如何克服這種被動的情況?其方法莫過於開闢財源。而開闢財源的原 則,就是王安石所說的:「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 4 費。」但是,如何既能夠抵禦水旱災,又能使普遍的受災戶能得到幫助?王安 石變法中的「農田水利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藉著興修水力,以發展農業 生產,曾成功地將災民動員貣來,南宋的董煟對此也稱:「借急需之功,養枵腹 5 之眾。」為「工役救荒者也」。當然,農田水利、以工代賑都不是王安石所獨創 的辦法,但他卻將這兩件事合在一貣,加以進行運用。 除了農田水利法,為了應付難以預測的豐年、凶年,「取有餘以補不足」便 顯得十分重要,如此可以解決災豐年份上的分布不均的情況。而這辦法,簡單來 說就是儲備。如青苗法「廣常儲備以待百姓凶荒,則比之前代科百姓出米為義倉 未為不善。」免役錢,「稍有羨餘,乃所以備凶年,為朝廷推恩蠲減之計,其餘 又專以興田利、增吏祿。」6甚至在他擔任宰相期間,不少南方供糧大量被允許 截留,用於解決「饑民」的生計問題,像是熙寧七年(1074),兩次給淮南撥發 7 8 上供米十萬石。 熙寧八年(1075),又給江浙、淮南供米三十萬石。可以看出 王安石這樣的作法是希望以地方之力,供地方之費。 王安石的新法,確實有他相當實用的地方,但是王安石的改革卻是必敗無疑 的。當時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曾鞏,他就認為即使中央政府貿然堆出改革政策,在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形之下,一切都是徒勞無功。曾鞏認為王安石的變法, 需要有力的行政體系才能成功。當時北宋政權的行政體系千瘡百孔,行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