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73.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73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如美元)表示的一定时期(一 年)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出口值+进口值 国际贸易量是由于统计上的需要,剔除了价格波动(价格指数)的影响所计算出的一个数值。 总贸易体制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我国采用总贸易体制。 专门贸易体制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二者的区别:总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贸易差额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有贸易顺差(出口进口)和贸易逆差(出口进口)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迅速发展2、“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3、产业部门之间国际分工→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因素)2、自然条件3、政治文化条件(制约)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1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一个简单模型说明假设(1)在封闭条件下(2)两国间发生贸易关系 总结:1、只要A、B两国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相对价格)不同,两国就可以通过贸易获利。(一个国家以内的不同地区之间也适用)2、在可贸易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它们在A、B两国内的交换比例之间。 贸易利益的源泉(形成)1、贸易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国际分工)2、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 动态利益的表现:一、开展国际贸易,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一国参与国际竞争是提高企业素质最有效的刺激:出口企业;面临进口竞争的企业;幼稚产业、新兴工业政府给予适度保护)二、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出口:产业间的联系;进口:从国外进口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能引导新产业的成长 )三、开展国际贸易,激发企业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四、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五、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扩大对外贸易,引进竞争机制,淘汰不合理的产业)六、对一国政治、文化、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它不局限于静态的福利增长,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动态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每个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国际交换与竞争,才能享受到国际贸易所带来的诸多利益。)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生产某种商品的世界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国别价值:各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 比较成本论:比较成本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产品价格上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1)一个国家不论处于什么发展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国家,也能在劣势中找到相对的优势。2)比较成本原理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3)开展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是在一定区间内。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1)假设: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2)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局限性: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c没考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角度)第一阶段: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制造出新产品,对某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第三阶段:创新国以外的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参加与创新国的出口竞争;第四阶段:在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2、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1)一些原因:气候,地理,政府政策(2)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A 偏好相似理论基本论点 :(Ⅰ)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Ⅱ)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3)综合众多经济学家的观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