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七章 录像技术 第一节 录像机技术概述 一、录像机发展概况 1、录像机的产生与发展 195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固定磁头式录像机。 1954年,RCA又展示一种带速360英寸/秒的纵向磁迹录像机。 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推出第一台达到实用水平的旋转四磁头横向扫描磁带录像机。 一、录像机发展概况 1、录像机的产生与发展 1961年,日本胜利公司(JVC)研制成功两磁头螺旋扫描录像,使小型专业用录像机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1970年,日本松下、胜利、索尼公司联合研制出3/4英寸录像机。 1975年,索尼公司研制成功高密度记录的1/2β型英寸录像机。 1976年,胜利公司也推出VHS型1/2英寸录像机。 一、录像机发展概况 1、录像机的产生与发展 1982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了BETACAM型分量录像机,只是ENG(电子新闻采访)水平。 1985年,松下和日本广播协会共同开发了M2型分量录像机。(1/2英寸金属带) 同年,日本索尼公司再推出与BETACAM兼容的BETCAM—SP格式分量录像机,也使用1/2英寸金属带。 一、录像机发展概况 1、录像机的产生与发展 1987年,日本索尼推出D—Ⅰ格式(分量式)数字化录像机。 1988年,日本索尼与美国安培公司合作开发了D—Ⅱ格式(复合式)数字化录像机。 1993年,SONY推出数字Betacam录像机之后,JVC推出了Digital-S,SONY推出了Betacam-SX,松下公司推出了DVCPRO数字分量录像机。 1996年,SONY推出了DVCAM格式的数字分量录像机。 一、录像机发展概况 1、录像机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针对高清市场SONY和松下分别推出了HDCAM和DVCPRO HD格式的高清数字分量录像机。 第一节 录像机技术概述 二、录像机的分类 1、广播电视系统用录像机 2、专业系统用录像机 3、家用录像机 视频信号的记录与重放 录像机的使用和维护 第二节 录像机的技术 一、数字视频记录与存储技术基础 第三节 数字视频记录与存储 1、模拟信号数字化 2、视频数据压缩 ⑴ 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 ⑵ 帧内压缩与帧间压缩 M-JPEG H.263 H.264 WMV9 目前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标准 1. H.261标准 MPEG MPEG-1 MPEG-2 MPEG-4 DIVX MPEG-7 二、数字视频记录格式 D1格式 D2格式 D3格式 D5格式 D6(HDTV) 数字Betacam DVCPRO(D7) DVCAM格式 DV格式 Digital-S(D9)格式 Betacam SX格式 二、数字视频记录格式 MPEG IMX HDV DVCPRO HD HDCAM D5 HD 二、数字视频记录格式 三、磁带记录与存储系统 DVCAM格式 DVCPRO格式 DV DV、DVCPRO、DVCAM三种磁带之间的兼容性 四、硬盘记录与存储系统 视频服务器 现场用硬盘录像机 可读写光盘存储系统 半导体芯片数字视频记录存储系统 光盘的构造 基板 记录层 反射层 保护层 印刷层 多记录层 保护层;第一记录层; 涂层,以预定反射率反射激光束的一部 分,而另一部分透射通过; 介电层; 第二记录层,在介电层之下形成; 反射层,激光束被其全部反射。 由于涂层具有预定反射率,从该涂层反射的用于读出第一记录层信息的激光束光量大于透过该涂层读出第二记录层信息的激光束光量,因此光学头装置的RF信号幅度出现变化,使分开记录和/或再现光盘的各记录层成为可能。 光盘比较 蓝光光盘和HD DVD 蓝光光盘 蓝光光盘的结构 蓝光光盘 超精确覆盖层和DURABIS2超硬技术 蓝光光盘 多记录层技术 DVD电影碟片(超级DVD) 1.33 :1 1.85 :1 2.35 :1 1.66 :1 2.2 :1 美国、加拿大等为一区日本、欧洲为二区中国的香港、台湾等为三区南美洲等为四区非洲等为五区中国内地为六区 DVD的区位码 数字视频格式 一、本地影像视频 AVI格式 DV-AVI格式 nAVI格式 MPEG格式 二. 网络影像视频 MOV格式 ASF格式 WMV格式 RM格式 RMVB格式 FLV格式 MKV格式 DVDRIP 一、设备的连接 第四节 视频记录的基本操作 1、模拟复合(COMPOSITE)接口 2、模拟S(Y/C分量)接口 3、模拟YUV分量(COMPONENT)接口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合集》第十一、十二冊綜合整理.pdf
-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典范英语7-5 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近年原文.ppt
- 医院会诊制度培训学习.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pdf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公需课答案.docx VIP
- 广东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 NBT31010-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pdf
- 威特门机RCRE24-RC48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