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硫酸钠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启事剖析
亚硫酸钠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分析
绍兴一中分校吴文中
课题引发联想——
(1)SO2通入品红溶液可使品红褪色;
(2)在品红溶液中加入Na2SO3粉末(或NaHSO3粉末),然后加入稀盐酸,产生的S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3)在品红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NaHCO3粉末),品红溶液不褪色(有些学生还会联想到更多的内容)。
进而作出推理思考——
(l)只有产生SO2,才能使品红褪色
(2)可用品红鉴别Na2SO3和 Na2CO3两种粉末(少数学生认为可能复杂的异常现象发生)。
实验观察——
(1)SO2通入品红溶液可使品红褪色;
(2)Na2SO3粉末加入品红溶液使品红立即褪色,无须加盐酸,反应速度比“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3)在品红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品红溶液也褪色……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错综复杂,大大超越了学生实验前的预测结果,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明显的失衡状态,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心理,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为了弄清异常现象的本质原因,很快又拿出了新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一一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1] 将极少量品红粉末溶解于无水酒精中,将SO2通入品红的无水酒精溶液中,连续通SO2气体15分钟,结果发现品红不褪色。
结论1:SO2使品红褪色要有水的参与。
[实验2] 品红溶液中加入NaHSO3粉末,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2:SO2与品红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根SO32-或亚硫酸氢根HSO3-离子才会使得品红褪色。
[实验3] 在品红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或NaHCO3粉末),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4] 在品红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不变色,若滴加盐酸中和掉碱性,溶液又变红。
结论3:强碱性物质NaOH溶液、Na2CO3、NaHCO3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那么Na2SO3溶液也呈碱性,Na2SO3粉末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其碱性原因呢,还是因亚硫酸根SO32-或亚硫酸氢根HSO3-离子起作用呢?于是,又设计了实验5进行验证:
[实验5] 将少量Na2SO3粉末加入品红水溶液中,品红溶液立即褪色,再滴加适量盐酸中和掉碱性,溶液不再变红。
结论4:使品红溶液褪色主要是因亚硫酸根SO32-或亚硫酸氢根HSO3-离子起着作用。
?
4.2.5 结论
①品红溶液中加入H2SO3、 Na2SO3 、NaHSO3、NaOH等时,它们都能与品红发生反应而破坏了品红的共轭体系,从而使品红褪色。
②Na2SO3使品红褪色的原因是双重的,既有SO32- 、HSO3-的加成反应,又有其水解产生的碱性导致的加成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初步了解了Na2SO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异常现象之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该活动,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了处理实验问题的一些方法。
4.3总结反思
此属于实验“意外现象”。面对这种意外情况,老师和学生们都没有想方设法去杜撰结论或搪塞过去,而是踏踏实实的实验、如实认真的记录过程,不仅体现了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也为继续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该课题从设计到实施,由学生自主参与,它融合了学生个人的创造和集体的智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相互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①课题的研究基本达到了以下预期目标:
(1)探索一条借助“异常”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2)设置恰当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3)借鉴一些量表,在适当调整改进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实验中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水平进行评价。
②三点体会:
(1)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情境、创造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选取试剂和仪器,独立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 。
(2)要增强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认真关注整个实验进程,才能发现问题并不断修正,才能产生新的突破。
(3)应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尊重实验事实、实事求是地记录出现的现象;同时也要有敢于向书本和权威质疑、敢于超越现状的精神。只有教师自己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对于原因较为复杂的异常现象,教师应当先行研究,以便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