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16.doc初级检验技师考试16.doc初级检验技师考试16.doc
(3)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①原理: 采用浊度法和电阻法来进行测定。 ②参考值: 知道。 ③临床意义: 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等。 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 ④注意事项: A:采血顺利,避免反复穿刺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内,或将气泡混入; B:抗凝剂采用枸橼酸钠抗凝,不能以EDTA作为抗凝剂; C: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华法令等药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采血前不应服用此类药物; D:测定应在采血后3h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集强度和速度降低。 (4)血小板释放反应产物测定: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其特有蛋白。
①主要搞清其原理: 它也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②参考值: 知道。 ③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尿毒症、妊高征、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形成等。 ④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血小板体外被活化,否则导致假阳性。另外,当肾脏排泄功能异常、血小板破坏过多时,血浆β-TG和PF4也可增高,因此,在评价其临床意义时应去除外影响因素。 (5)血浆血栓烷B2(TXB2)测定:
①要搞清其原理。 ②参考值: (76.3±48.1)ng/L ③增高: 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妊高征等。减低见于环氧酶或TX合成酶缺乏、服用抑制环氧酶或TX合成酶的药物。 ④注意事项: 应避免血小板体外被活化,否则导致假阳性。
(6)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
①要搞清其原理。CD62P又称P-选择素,GMPl40、CD62P和CD63在质膜上高表达被视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目前多采用流式细胞术准确测定血小板GP。
例题:GMPl40在膜上表达是什么细胞活化的标志:
A.血小板
B.粒细胞
C.红细胞
D.巨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A
②参考范围:见书中表2-29-2。
③临床意义:
A:血小板功能缺陷:GPⅠb缺乏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GPⅡb/Ⅲa缺乏见于血小板无力症;活化后CD62P表达减低或缺乏见于血小板贮存池缺陷病。
B:血栓前或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梗死、DM、高血压和外周动脉血管病等。
④注意事项:分析血小板活化时必须注意体外激活,避免出现假阳性。
(7)血块收缩试验(CRT):
①要搞清其原理。 ②参考范围: 血块收缩率48%~64%。 ③临床意义: 减低: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等。增高:见于先天性因子XⅢ缺乏症等。 5.凝血因子的检测
(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
①原理: 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比浊法(PT衍生法)和免疫学方法。 ②参考范围: 2~4g/L。 ③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等。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④方法学评价: Clauss法和PT衍生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免疫学方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但此法特异性不强。 例题:下列检测方法属于凝血因子检测的是:
A.血小板生存时间(PST)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C.血块收缩试验
D.抗凝血酶Ⅲ测定
E.血浆蛋白S测定
答案:B
(2)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
①原理: 一期法:将待测血浆分别与乏FⅧ、FⅨ、FⅪ和FⅫ基质血浆混合,进行APTT测定。 ②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妊高征、晚期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FⅧ: C减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DIC; FⅨ: C减低见于血友病B、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症、DIC、口服抗凝药物; FⅪ: C减低见于因子Ⅺ缺乏症、肝脏疾病、DIC等; FⅫ: C减低见于先天性因子Ⅻ缺乏症、肝脏疾病、DIC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等。 ③注意事项:
A:FⅧ:C增高时主要在急性相反应时和严重肝实质损伤时有明显升高。FⅧ:C减低时,需与vWF含量同时测定,以筛选出vWF缺陷的可能。
B:目前认为,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测定不必等待逐级筛选,可以在单纯APTT延长时检测。
C:受检标本检测凝固时间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可稀释后检测。
(3)血浆因子Ⅱ、V、Ⅶ和X的促凝活性测定
①原理: 将待测血浆分别与FⅡ、FV、FⅦ和FX基质血浆混合,进行PT测定,作出标准曲线。 ②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