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代表刑罚-五刑
中國歷史代表刑罰-五刑
篇名 :
中國歷史代表刑罰-五刑
作者 :
楊雅筑 。台中二中 。高一 20 班
林家綺 。台中二中 。高一 20 班
洪儷瑞 。台中二中 。高一 20 班
指導老師 :
劉秀櫻老師
1/6
中國歷史代表刑罰-五刑
壹●前言
刑罰再人類社會存在已久,而中國在數千年以前已有具體的刑罰 ,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刑罰
可說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代的刑罰無所謂民主,執政者視人民如玩物,訂定許多殘
酷的刑罰懲罰他們,根本無視於他們的尊嚴,有的執政者甚至以刑罰來限制人民遵守他所制
定的法律 ,有的執政者則是期望讓人民過的更好,而制定刑罰來懲罰不遵守法律的人 。刑罰
演變至今,現在民主社會上訂定約束人們的法律,客觀且公正,不管是誰 ,皆須遵循此法。
現在我們的刑罰與古代的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古代的刑罰殘酷且沒有人道,而現今的刑罰
則講求人道 ,這也因此引發我們的好奇心,希望知道古代的刑罰究竟有多麼的殘酷。我們利
用了網路,圖書館,找尋有關古代刑罰的資料 。研究範圍為中國古代五刑:墨刑、劓刑、剕
刑、宮刑以及大辟。然後根據我們找的資料,加以統整、分析,最後討論出結果與附加資
料。
貳●正文
一、中國歷史代表刑罰-五刑
1.墨刑
墨刑在古代又稱做「黥刑」、「黥面」,據說因漢朝時的英布受過鯨刑,所以鯨刑之後也稱
作「鯨布」。早在堯舜時代就已有墨刑了,而墨刑也是五刑的其中之一,刑罰方式為在犯人
的臉或額頭上刺字樣或圖樣,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最初,墨刑是用刀刻,但後來到北宋及遼代時漸漸的改為用針刺 ,因而又稱為「黥刺」。西
周時,在墨刑之中還有巾蔑、黑屋與黜黑屋的區別。巾蔑、黑屋指在顴骨處刺刻塗墨,並在
頭上蒙黑巾,受刑者不僅失去奴隸主基層政權官吏的身份 ,而且成為罪奴 。黜黑屋指僅刺刻
塗墨,不蒙黑巾,受刑者只罷免職務 ,不成罪奴 。奴隸則指戰爭時從敵方俘虜的平民或因犯
罪被貶為奴隸的,而罪奴則是指有罪在身的奴隸 。而清代的黥刑則主要施用於奴婢逃跑 ,而
且常和鞭刑並用,故稱之為「鞭刺」。黥刺的位置和形狀 、樣貌會依犯人不同的罪狀而異 。
墨刑雖然是五刑中最輕的一種 ,也對犯人的身體上沒造成多大的傷害 ,但是去會讓犯人失去
一個人該有的基本尊嚴,所以算是一種恥辱刑。而且有時也會因傷口感染而帶來生命危險 。
而受過墨刑的犯人,四肢依然健全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常用受過墨刑的犯人去為他
們作各種勞役 。
2.劓刑
劓刑也屬於五刑中肉刑的一種 ,刑罰方式為割去受刑人的鼻子 ,劓刑輕於墨刑但重於刖刑,
通常和墨刑一起並用,劓刑源於商朝直至隋朝 ,可稱為歷史最為悠久的刑罰。
劓刑沿用至春秋戰國時期。在戰國及秦為懲罰士兵的刑罰。漢初時依然有劓刑,但後來漢文
帝廢除了肉刑,之後就以笞刑代替劓刑。直至南北朝時期,劓刑又 再度使用,而到了隋朝
就不見再有此刑罰,只有金國早期對犯下重罪的犯人還有接受劓刑。
2/6
中國歷史代表刑罰-五刑
3.刖刑
刖刑在古代又稱為「剕刑」,而古時「刖」與「剕」的意思相同 ,皆有斷足之意 。刖刑在夏
朝稱為「臏」,在周朝稱為「刖」,在秦朝稱為「斬趾」。屬於五刑之一,亦為滿清時大酷
刑之一。刑罰方式有兩種說法,一為砍去犯人的單腳或雙腳 ,二為削去膝蓋骨 ,使犯人不能
站立 。
春秋時和氏璧的發現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刖刑是古代社會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刖刑作
為懲罰犯人的一種肉刑, 西周奴隸制社會所繼承並沿用到春秋戰國以後 。直到漢文帝時,
因當時的縣令淳於意得罪了大官 ,而被陷害除以刖刑,他的女兒-緹縈為了救父親而上書給
皇帝 ,信的內容中提及: 『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 ,刑者不可復屬 ,雖後欲改過自新 ,其道亡
繇也 。妾願沒人為官婢 ,以贖父刑罪 ,使得自新。」(註一)表示願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