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非情种莫耽诗——小议诗歌情感美.pdfVIP

生非情种莫耽诗——小议诗歌情感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非情种莫耽诗——小议诗歌情感美.pdf

诗 学 新 论 情 ,最终还需回到正常思维。这就需要实行两者的转换。如李 白的 “举杯邀 明月 ,对影成三 人”,这一联是反常的。但接下来 “我舞影遂乱 ,我歌月徘徊”是合人情的。这是上下联之间 转换。多数情况是一联 中转换,有的通过一个名词过渡,再用动词转换,如贺知章 “不知细叶 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 “裁”动词连结 “细叶” “春风”两个名词。风是不能裁叶 的,剪刀却可以,就通过剪刀过渡,完成转换。有时需要多次转换。如雷海基 “青春种在军营 里,数朵兵花开上肩”, 青“春”经由 “军营”到 “兵花”,再到 “肩”,三个名词过渡。先 用 “种”,再用 “开” “上”三个动词转换,才最终完成 。因为青春在军营下种,所以开成了 兵花;因为兵有肩章,花才开上肩。看起来不符物理,却合人情。若无后面的句子过渡与转 换,前面的就不合理了。反常思维,最终要回归正常思维,用生活的现实存在对反常思维现象 予以补充,把非正常生活转换为正常生活。 诗,作为以抒情为主的文学艺术,客观的描写虽然少不了,但更多地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干 预。诗人会不 自觉地运用非理性的反常思维。反常思维使诗句形成跨越、多解、错乱、朦胧现 象,带来语言的新颖美、模糊性、跃动感,使诗气象神奇生动,有变幻莫测、新境开出之感。 这是读者所欣赏的,也恰好是诗魅力之所在。 生非情种莫耽诗 — — 小议诗歌 “情感关 张国鹄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这是诗人、诗论家的共识 。是的,诗歌有了情,诗才会有血有肉有 生机 。故而梁启超盛赞 “诗圣”杜甫为 “情圣”,说 : “杜诗的情最真最热,而且热得发 烫。”可不,有诗为证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赠卫八处士》)……难怪有人慨叹: “生非情种莫耽诗。” 诚然,诗离不开人的感情,而感情的抒发最重要的就是一个 “真”字。 “不精不诚 ,不能感 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 《庄子 ·渔父》,因此有人呼吁: “诗可数年 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 (刘熙载 《艺概 ·诗概》)这确是一个极好的诗学信条。笔者儿时读 过一首诗,几十年来记忆犹新,为什么?就缘于一个 “真”字,或者说是诗中 “情感美”深深 地感染了我,请听: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南朝乐府) 明月寄相思,情痴生幻境,恍兮惚兮之中,诗中主人公似乎听到了远方心上人在呼唤 自己的名 字。 “呃,我在这儿呀 !”然而,回答她的仍然是那恼人的万籁俱寂。腾挪跌宕之中,痴情女 子彻骨相思的深情、真情便海涛般扣击读者的心弦。给人以极为丰富的美学享受。这就是 “真 2016 ·O9 61 诗 学 新 论 情”的魅力 !有人 曾用 四句话非常精当地概括文艺的创作过程和心理机制: “因情入幻,想人 非非,无中生有,弄假成真。”其 中 “情”是根本,是思想 内容。 “幻” (含 “想人非非,无 中生有”),则是艺术对生活的超越 ,是表现形式 。 “弄假成真”,最后落实到一个 “真” 字 ,是指艺术真实 ,说 的是最佳的艺术效果 (真实性 )。整个创作过程中,归根结底还是 “真”字在起作用 。而 “想闻欢唤声”,从 “物理”时空看 ,当然是虚假的;而从 “心理”时 空看,绝对是真实的。因为 “诗是现实的心灵化”, “心灵创造的新世界” (黑格尔 ), “诗 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 (赫斯列特 )。 南朝民歌 “夜长不得眠”表现 “真情”用的是幻觉形式,大体上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真实动 人。究其实 “白描”的现实主义写法,同样可以表现生活的真实和抒发诗人的真情,也同样具 有沦肌浃髓的艺术力量 ,试看诗坛泰斗臧克家写于1942年的小诗 《穷》: “屋子里/找不到隔夜 的粮/锅/空着 胃,乱窜的老 鼠/,硪得发慌,主人不在家,门上打把锁/11外的西风/赛虎狼”。这是旧中 国伤心惨 目的一幅饥饿图:此图选材及细节极为典型,连老 鼠都 “饿得发慌”,饥饿程度可想 而知。其次是用笔非常简练,留给受众的想像空间相当广阔: “主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