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营后对洞庭湖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对策.ppt

三峡工程运营后对洞庭湖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运营后对洞庭湖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对策课件

* * 在作用上,通过减缓洞庭湖入长江水流速,提高洞庭湖水位,增加洞庭湖库容和湖泊面积,在保障洞庭湖水量的同时,不打破长江流域水循环平衡,基本上能解决洞庭湖及长株潭城市群缺水的严重问题。在技术上,多数专家认为在城陵矶修建水闸在技术上可行. * 在效果上,建城陵矶水闸,上半年丰水季节蓄洪,能解决湖南境内因大面积降水对长江防洪的压力;下半年枯水季节可利用丰水季节的储水,避免洞庭湖区域大面积缺水。 * 在作用上来说 * 在作用上,通过减缓洞庭湖入长江水流速,提高洞庭湖水位,增加洞庭湖库容和湖泊面积,在保障洞庭湖水量的同时,不打破长江流域水循环平衡,基本上能解决洞庭湖及长株潭城市群缺水的严重问题。在技术上,多数专家认为在城陵矶修建水闸在技术上可行. * 在作用上,通过减缓洞庭湖入长江水流速,提高洞庭湖水位,增加洞庭湖库容和湖泊面积,在保障洞庭湖水量的同时,不打破长江流域水循环平衡,基本上能解决洞庭湖及长株潭城市群缺水的严重问题。在技术上,多数专家认为在城陵矶修建水闸在技术上可行. * 由气象部门资料显示,近年来,湖南境内降雨量没有明显减少,与往年基本持平,可是洞庭湖及其流域内缺水现象却日益严重,特别是三峡工程运营后,洞庭湖水位明显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来水量与泥沙量减少造成的。在城陵矶建“港”“闸”一体工程,控制洞庭湖入长江水量,抓住缺水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缺水的问题。 * (二)水体修复工程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提出:“要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港”“闸”一体工程是解决洞庭湖水量的问题,水体修复工程是解决洞庭湖水质问题。洞庭湖水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尤以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明显。洞庭湖水环境治理,水体污染治理尤为重要。首先应恢复湖滨植被、水底植物,修复洞庭湖湖滨生境。在此基础上,通过修复过程中植被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对水环境的再修复,逐步发育成结构功能完整的水环境生态系统。区域内各级政府应鼓励和组织居民参与清扫洞庭湖周围环境的活动,同时应支持环保自愿者宣传湖泊治理和监督治理者的行为,组织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等。结合洞庭湖现状,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水体修复工程建设: 1.洞庭湖生态浮岛建设工程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浮岛植物不仅营造了水面的景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吸收周围的CO2释放O2,同时净化着空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通过植物气孔蒸发水分调节环境温度。因此,生态浮岛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调节着水面的微气候,这种良好的微气候适宜于鸟类等的栖息场所。由于浮岛的遮阳效果、涡流效果等创造了鱼类生存的良好条件。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池塘等闭锁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浮岛分为干式浮岛和湿式浮岛,水和植物不接触的为干式浮岛,水和植物接触的为湿式浮岛。由于湿式浮岛植物与水良好接触,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各种营养成分,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利用特定植物的选择吸收性,对重金属污染也可以修复。在洞庭湖区域内投放多个生态浮岛,既能吸收水体中N、P、K等元素,还能大大降低水体重金属污染,更能形成洞庭湖一片美丽的风景线。 2.洞庭湖滨岸带植物修复工程 陆地生态系统 灌草防护带 挺水植物带 浮叶、沉水植物带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 水位变幅带 水域 湖滨植被缓冲带 高于湖面6m 高于湖面1m ? ? ? ? ? ? ? ? ? ? ? ? ? 湖滨植被缓冲带也简称为湖滨带,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湖泊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湖滨植被缓冲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防治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泊天然的保护屏障,是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评价标志。在洞庭湖沿岸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地区,按照示意图所示,种植相对应植物,修复水底生态系统和滨岸带生态系统。 李倩,曾光明,黄国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力梯度及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第1期,13页。 贺建林,杨友孝,曹明德:《洞庭湖区湖洲生态建设初探——以沅江市湖洲为例》,《湖泊科学》1998年第4期,80页。 * (三)洞庭湖及四水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正如三峡水库的修建,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对此必须有消除其负面影响的配套工程,城陵矶建“闸”就是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