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7

目录 山区:1铁路、公路;2输变线路;3选场与尾矿库; 平原:地面沉降、软土等 采空塌陷与岩溶塌陷 其它需注意的问题 搜集资料 地质图(1:20万、1:5万) 地形图(1:1~1:5万) 地貌图(1/50万、1/20万)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图件 当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了解场地附近地质灾害、矿业开发情况 铁路、公路 工程分析:1起点、终点桩号、地理坐标、地理位置;2总占地、新征地面积;3交通位置图;4工程平面布置(桥、隧道、涵洞等位置、长度,路面宽度、红线宽度、里程等)5工程造价、公路等级(附工程平面布置图、工程沿线纵剖面图) 地质环境条件:要围绕山区地质灾害类型和诱发因素进行调查。如针对泥石流,地形地貌方面要详细调查沿线沟谷的形态:V或U型谷、沟口扇的形态、体积,沟内松散物的分布、体积(是否有梯田)、沟谷纵坡、沟长、汇水面积、沟谷两侧山坡坡度,沟头是否有高大山体(形成局部地形雨)等。要对这些沟谷编号,对特征进行统计。是否为暴雨中心,最大24h、1h、10min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及暴雨等值线图。 地质环境条件 对于滑坡、崩塌:沿线山坡坡度、坡向、高度,岩性、产状,已发生的滑坡、崩塌体的形态、体积、发生时间、降雨情况、人工削坡情况 野外加强对断裂构造的调查:位置、性质、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岩性,尤其是活动性。 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地下水埋深、岩溶水体征。工程地质条件:注意河谷地区软土、液化土的分布 附地质环境条件图(可与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合为一张图):地层、构造、地形线、地貌、地下水浅埋区、地表溶洞及塌陷点、特殊土分布区、崩塌、滑坡等位置、矿区(点)、废石锥、尾矿库等,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区。局部根据需要可附大比例尺的图件或照片。 评估区的确定 场地、评估区、调查区 评估区:线状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包括对工程构成威胁的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范围、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对于滑坡、崩塌,就是工程两侧第一个斜坡带(第一个分水岭的内侧);对于泥石流沟,应包括沟的整个汇水区(通常汇水面积大的沟谷不是泥石流沟)。一般灾害对河对岸不构成威胁,故评估区一般不跨河(大型滑坡、泥石流除外) 调查区:要比评估区范围大一些,如河对岸、评估区外围一定范围内。 灵活理解技术要求中500-1000m的要求,一些地方1000m不够,有些地方500m太宽了。 现状评估 对调查区内地质灾害按灾种分门别类,编号(泥石流为N、崩塌为B、滑坡为H)、特征列表,对典型灾害要用文字、图件详细解剖。 崩塌:概述工程沿线崩塌的分布、规模(体积大于1万立方米为大型,0.1-1为中型,小于0.1万为小型)、类型(岩质、土质),分析崩塌形成的机制(地形、岩性、产状、岩石破碎程度、构造、降雨、人类活动、风化作用) 泥石流沟统计表格内容 编号、位置、沟的形态等(地质环境条件部分),此外,重点统计该沟历史上发生泥石流的情况,如发生时间、规模、形成区崩塌、滑坡情况、降雨过程、泥石流扇沉积物体征、造成的损失情况,发生频率,等。 现状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简化,缺少对每个灾种的概述和对重要的、典型的灾点的详细描述,统计表内容不全、不细;灾害形成机理分析不透,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对已发生的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透彻,才能以此为依据,在预测评估中对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进行有依据的预测。 应对调查区已发生的灾害情况进行论述,对象是调查区已有建筑物。可不涉及拟建工程问题。 根据现状地质灾害,编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其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 预测评估 评估对象是拟建工程,分两种情况:一是拟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已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潜在威胁;二是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如边坡坡脚开挖造成的滑坡、崩塌,由于工程弃渣引发的泥石流等。 强调以灾害点评估为主。由于线路路基削坡造成的不稳定边坡(滑坡或崩塌),在一定的线段内具有灾害的普遍性时,可分段评估。 在灾害点评估的基础上可对拟建工程分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如路基、桥梁、隧道、车站等。可按灾种、按工程项目分别列表。 综合评估 评估依据: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原则:“区内相似,区际相异”; 方法:定性、半定量分析法; 结果:A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B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C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综合评估是宏观上的区、段评估,不能太细。如线路通过陡峭的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中山区地形陡峭,存在崩塌、泥石流等隐患多,大部分灾害点为危险性大,则中山区可定为危险性大,但不等于该区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